起初,紙幣和硬幣由日本銀行的造幣廠生產,但後來由位於偽滿洲國首都新靖(現長春)的偽滿洲國中央銀行生產。由於20世紀30年代國際銀價的不斷波動,偽滿洲國袁於1935脫離銀本位,與日元固定匯率,後又逼近與日元的匯率平價。自1940以來,偽滿洲國元壹直用於衡量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進出口貿易。
這期間發行的紙幣有壹半面值被硬幣收回。某* * *發行了五種面額的紙幣,分別是100元、10元、5元、1元、50分。前面是清朝統治者的特征。由於二戰時日治地區的通貨膨脹壓力,1000元紙幣以1944發行。
壹個圓可以細分為十美分、壹百美分或壹千美分,硬幣的面額從五美分到十美分不等。
1944和1945年,偽滿洲國發行了由類似於紙板的材料制成的、被《世界錢幣標準目錄》稱為“紅色或棕色纖維”的錢幣(1,5分)。
二戰後的1948年,偽滿洲國中央銀行約12億張紙幣被偽滿洲國銀行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