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復使用發射系統是指能夠部分或全部回收火箭部件並重復使用的發射系統。到20438年6月底+2020年2月,多個可重復使用的亞軌道飛行系統和部分可重復使用的軌道飛行系統已在多個國家飛行。
第壹個可重復使用的軌道飛行器是航天飛機,但它無法實現“將發射成本降低到小於壹次性運載火箭系統”的目標。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如果火箭可以像飛機壹樣重復使用,那麽進入太空的成本將降低多達100倍。
擴展數據
背景:
航天技術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高昂的發射成本卻讓人們望而卻步,阻礙了人類航天活動的快速發展,降低了發射成本——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壹直是人們的期待。
開發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計劃始於20世紀70年代,目標是通過可重復使用的技術降低發射成本,如英國的HOTOL和德國的Senger。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研制了航天飛機,但航天飛機的實際結果卻恰恰與預期相反。航天飛機雖然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經濟運行上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相反,每有效載荷重量的發射價格超過了傳統的壹次性運載火箭。
主要問題是航天飛機的發射操作因為新技術的大量使用而過於復雜,其助推器和隔熱板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重復使用,其人員和貨物的混合導致發射成本大幅增加。
美國在借鑒航天飛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試圖用單級軌道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來解決航天飛機的問題。他們認為,單級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操作可以像飛機壹樣簡單,可以自由起降。
隨著航天活動的發展,人們不僅希望用火箭將衛星、飛船等有效載荷送入太空,還希望將壹些關鍵部件、關鍵設備和實驗成果從太空返回地面。
參考資料:
眾信。com-人類首次實現火箭回收再利用,節省80%發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