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綠釉,又名“法推”。屬於西亞傳統釉色,唐宋時期北方民窯燒制。到了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成立後,也生產了壹些孔雀綠釉瓷。景德鎮禦窯廠舊址出土了宣德低溫鉛青釉和孔雀青釉的產品,鉛青釉產品上還裝飾有錐形花紋。
孔雀綠釉產品有三腳爐、高腳碗盤、玉壺、春瓶等。康熙時期達到頂峰。需要註意的是,明代宣德孔雀的青釉在燒制成熟之前,所有的青釉都是暗綠松石,達不到亮綠的程度。所以,成功完美的孔雀綠釉是明清兩代的產物。“孔雀綠”之名,是因明代宣德時期的產品顏色翠綠鮮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閩北某私人收藏有壹件“明代孔雀綠釉玉壺春瓶”。瓶高9厘米,直徑3.6厘米,腹徑5.5厘米,足徑3.5厘米。瓶子的腹部和頸部可以看到兩個接合的痕跡,是由三個空白輪胎組成的。此瓶有元瓷的壹些特征,如省去了圓足,胎露在足內,足端切平,內見旋轉切痕和中央突起。瓶的內緣和外壁都塗有孔雀石綠釉。由於風化和水土流失,瓶身部分脫釉,光滑素燒在裏面,說明文獻上說是二次入窯燒制,這是真的。
瓶外的孔雀石綠釉層中可見密集而細密的薄片;轉折處深綠色,釉面裹土嚴重,應該是出土。從瓶形、胎釉、制作工藝、出土地點等綜合分析鑒定,應為明初景德鎮窯孔雀綠釉制品。因其體積小,脫釉嚴重,被泥土淤泥包裹,在瓶腹發現壹條橫窯裂紋,這是明初瓷器的特征。經筆者多方考證,是壹件不可多得的稀有孔雀綠釉瓷器斷代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