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所知,中國制造和使用玻璃器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考古學家在山東、河南和陜西發現了玻璃管、玻璃珠、玻璃碎片等。
認為它們很可能是低溫冶煉青銅的礦渣混合粘土制成的,是含鉛鋇的早期玻璃。
它們既不同於西方的鈉鈣玻璃,也不同於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高溫透明玻璃。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自制玻璃的成熟期,但多為小擺件,玻璃容器少見。
玻璃酒器的出現大約是在西漢時期。
河北滿城西漢中山王劉勝的墓中埋葬著兩只玻璃耳杯。它們的形狀與西漢的漆器和青銅耳杯相同,口呈橢圓形,耳窄而長,底部平坦。
翠綠色,半透明,表面有鐵銹。
它是通過壓鑄成型的
杯長13.5cm,寬10.4cm,高3.4cm,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目前雖然出土了大量西漢時期的玻璃器皿,但可以確定的是國內制造的玻璃容器很少,國產玻璃酒器更是鳳毛麟角。
劉勝墓中的玻璃耳杯是正宗的“國粹”造型,而同時出土的玻璃盤(與耳杯材質、顏色相同)經科學測定是含鋇較多的鈉鈣玻璃,即日用玻璃。
從現有資料來看,滿城漢墓的玻璃耳杯是中國最早的自制玻璃酒器,不言而喻,彌足珍貴,非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