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銅幣。錢有“五銖”二字,故名。丁原四年(前113),漢武帝下令縣州禁止鑄錢,把全國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城銷毀,把鑄錢的權力還給了中央。中央政府設立了專門的鑄幣機構,即由水橫隊長的下屬官員(管仲、童邊、管叔)負責鑄幣。管仲負責鑄造,鑒銅負責審核銅的質量和成色,巧手負責雕刻。帶“五銖”二字的錢,最早鑄造於漢武帝開國大典第五年(公元前118),與其文壹樣重,稱為五銖錢。
錢形工整,直徑25-25.5毫米,直徑約0.97厘米,厚0.15-0.2厘米,寬0.1-0.14厘米,比郡中五銖郭略寬,深而平,接錢肉壹面垂直。背上有內外果,部分內果四角微凸,重3.5-4克,少數4克以上。鑄造精細,面、背比較平整,內外郭寬度均勻,規矩工整。標記放在水平和下半星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