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貼近大地才能“讀懂中國”,如果壹定要看壹份報刊,那就看《南方周末》吧。至於理由,聽聽韓寒2009年獲得南方周末年度人物時的感言:“14年前,在同學們還在看《紅領巾報》的時候,我每周都要用可調配資產的十分之壹來買《南方周末》,是這份報紙給了我最初的啟蒙。14年後,就是這樣了。我很榮幸。”
值得註意的是,初中生看新聞的最佳效果是:認識中國問題的復雜性,並始終尋求超越的視角。換句話說,就是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而不是掣肘於現實困境。因定位、風格所限,《南方周末》常有揭黑題材的調查性報道,看得多了容易產生無助感及消極情緒。
壹個解決方法是,更多地註意這份報紙上的解釋性報道和特稿(同類可見中青報“冰點”特稿),借助飽滿的故事元素,培養自己有現代感的觀察眼光,並嘗試理解中國語境下的復雜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