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學說源於劉鶚的記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龜版在河南出土後,被山東威縣的古董商範壽軒、範買下,運到北京出售。當時在國子監祭酒的王,壹向喜歡收藏古玩,熟悉碑刻。他從古董商那裏高價購買了這些甲骨文。
另壹方面,它的廣泛傳播,離不開中醫這個“龍骨”。龍骨壹般指古代動物的骨骼化石。中醫認為可以入藥,治療咳嗽、腹瀉、便血。後來甲骨代替龍骨入藥,安陽有的人甚至世世代代以此為職業。在這個過程中,甲骨文資料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生病吃藥,偶然發現中醫龍骨上的古文字。
最早發現於1899年的甲骨文中。據學者胡厚宣統計,* *出土甲骨154600余件,其中中國大陸97600余件,臺灣省30200余件,香港89件,中國* *共計127900余件。另外,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