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前,許多照相館使用“玻璃底片”,即在玻璃上塗壹層薄薄的溴化銀晶體。
溴化銀對光非常敏感。硝酸銀和溴化鈉反應生成的溴化銀晶體塗抹在玻璃上。當光線照射到溴化銀晶體上時,晶體表面的銀離子被還原成銀原子,成為圖像的黑點。
然後用硫代硫酸鈉作為固定劑,溶解未曝光的溴化銀晶體,就會出現成像的玻璃底片。當時影樓自己做的這種“底片”。
可以解釋如下:
大概五六十年前,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膠卷,所以人們在玻璃上塗上壹層顯影劑,然後拍照的時候,只要壹按快門,相機閃光燈壹閃,圖像就印在了玻璃上。...
放在玻璃上保存很方便,自己也可以,方便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