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坊間出現不少制爐名家。主要有“雲間胡文明制”、“潘祥豐制”、“張鳴岐制”等名家款識。名家手法不同,各具特色。潘祥豐為明晚期鑄銅工藝名家,尤擅長鑄造銅爐,所作器物式樣高古,精美撩人,在當時就有很高的價值與口碑,他制作的暖爐壹般是爐體小,爐壁厚,手感較重,整爐不用鑲嵌或焊接,全用榔頭手工敲擊出來,而且爐蓋上的雕鏤很細,但用腳踏不癟。蓋子十分緊密,用很久也不會松動。尤其令人驚奇的是爐中炭火雖燒得很旺,但摸上去卻不燙手,熱度與炭火不熱時壹樣。
制爐大師們就是用手中的壹把小錘子,輕敲慢鍛,才打造出如此厚薄均勻、花紋精細的暖爐來,不僅融入大師們的思想境界,也摻雜了歲月的沈澱痕跡,使得暖爐成為壹款名副其實的藝術品,極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