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產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四川綿竹等地。清末民初,除西藏外,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各地都使用年畫。
發展形勢
隨著傳統習俗的改變和現代社會的變遷,傳統年畫面臨著危機。傳統的手工木版年畫被機器膠印所取代。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住宅建築的建築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年畫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帶著過去農耕社會田園的余暉,在城市化的鄉村和城市中,在傳統文化愛好者和收藏者中掙紮。
只有在天津的楊柳青,河北的武強,山東的濰坊,河南的朱仙鎮,四川的綿竹,陜西的鳳翔,福建的漳州,廣東的佛山,湖南的潭頭,才能看到這些殘存的年畫。中國政府啟動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傳統木版年畫和許多其他瀕危的傳統民間藝術壹樣,被納入搶救和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