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意義:“袁大頭”在錢幣收藏界被譽為銀元之寶。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貨幣改革中的重要角色。光緒年間,由於銀元在各省鑄造,與紋身銀原鑄壹樣,不僅重量和成色無法統壹,數量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時,各省急用錢,不僅加工鑄造銀元,還鑄造銅錢,濫發紙幣和軍票,貨幣制度更加混亂。民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幾乎沒有收入,財政危機非常嚴重。短期來看,發行紙幣也是壹種絕妙的斂財方式,但紙幣是銀元的代表,是壹種兌換憑證。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很難建立紙幣信用。此時此刻,改革貨幣制度迫在眉睫——“袁大頭”銀元就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這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的鑄造和極高的聲譽,《袁大頭》的數量不斷增加,發行量也逐漸擴大。雖然不在樣子,但也有它的痕跡。“袁大頭”銀元的通過促進了銀元的統壹,也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詳情:1965438+袁世凱2002年4月就任大總統。鑒於當時造幣和紙幣的復雜性,流通的中外貨幣有100多種,規格不壹,流通混亂,轉換繁瑣,民怨四起,同時又想用貨幣改革解決軍費問題,所以決定鑄造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自己的頭像鑄在硬幣表面,由此產生了“袁大頭”。1914年2月7日,袁世凱頒布《國家貨幣條例》和《國家貨幣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國家貨幣有四種:銀幣(壹元、中元、兩角、壹角)、鎳幣(五分)、銅幣(二分、壹分、五分)。國家貨幣以銀幣為主,總重量為庫平七分二角(26.86克),其中純銀六分四分八角(23.904808克),材質為銀九、銅壹(後改為銀89、銅11)。正面刻有袁世凱的側面頭像和發行年號,背面鑄有嘉禾圖案和貨幣。《國家貨幣條例》頒布的同年,“袁大頭”壹元銀幣首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隨後陸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鑄造。由於錢幣種類統壹,成色和重量規定嚴格,袁大頭壹元銀幣很快被社會認可和接受,並逐漸在國內金融市場上取代清代的楊龍,成為流通領域的主要貨幣。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僅南京造幣廠從民國四年二月到民國五年的最後兩年就達379,865,438+09,265,438+00元。有資料顯示,僅壹元就鑄造了7.5億枚袁大頭,民國三年的袁大頭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新中國1950年也鑄造了袁大頭,以滿足進軍西藏的需要。民國三年袁大頭背面(津版)及民國三年袁大頭背面“袁大頭”銀幣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左側肖像,三年版上方為“民國三年”,民國八、九、10版為“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為兩個交叉的稻穗,中間有“壹圓”、“中圓”(五角)、“兩角”、“壹角”字樣,後面的上方分別有“每兩為壹圓”、“每五為壹圓”、“每十為壹圓”字樣。該系列硬幣重量分別為26.6克、13.3克、5.3克、2.6克;細度分別為90.4%、84.5%、80.4%、82.5%。錢幣外環以直齒邊為主,此外還有少量工字形邊和花齒邊鑄造。在袁大頭八年的這壹系列錢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壹元錢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較少。然而,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的“簽名版”卻出色地受到了藏家的喜愛。壹種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鑄造的意大利制版人英文簽名版;另壹種是脖子後面袁世凱左側畫像的簽名版。以上兩種(五種)為樣幣,未正式流通,所以存世不多。目前幾種書的參考價格都是1.5萬-3萬元。有幣友問為什麽最近真的珍貴幣賣的不好?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銀幣中用各種材料和手段制作的仿制品太多,尤其是高檔銀幣,幾乎占到90%以上。尤其是近幾年,用真銀通過激光照排的方式制成的“罕見”假銀幣,不僅常見,而且比真幣更“真”、“清”!人分不清真假,讓很多人上當受騙;另外,真正的收藏者因為財力有限,知道是好幣,但是因為缺錢,只能望幣興嘆,這也是珍貴的錢幣賣不出好價錢的主要原因。因此,實際價值、“參考價格”和銷售價格之間的關系不是壹成不變的。所謂“賣貨買家”也有壹些運氣成分。壹般來說,拍賣會上的價格相當可觀。十年在袁大頭,九年在袁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