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起,林樹中開始統計中國的海外流失文物,前後花費超過10萬美元,目前已經出版的有《海外藏中國名畫》8卷和《海外藏中國雕塑》3卷,正在整理的是《海外藏中國書法》,收入的中國文物精品超過4000件,而他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發現不下百萬件中國文物。
浩如煙海的清單無法壹壹列舉,畫冊上那些文物精品既令人驚嘆,也令人扼腕。在這些文物中,有和圓明園獸首壹同流失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現藏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洛神賦圖》最早的隋代繪本(現藏不列顛博物館,故宮所藏為宋代摹本)、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中的“颯露紫”、“拳毛騧”(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類似的頂級國寶數不勝數。此外,敦煌藏經洞有5萬件文物分散在11個國家,中國僅余2萬余件;流失海外的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擁有近13000片……而與江蘇有關的文物,著名的有戰國時期的陳璋方壺(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陳璋圓壺藏於南京博物院)。
林樹中說:“清末民初是文物流失最厲害的,就像黃河決堤壹樣,中國的頂級文物不斷流向海外,那是中國文物的災難,也是讓人難忘的國恥。”讓他發宏願整理文物外流的,是1985年在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參觀北魏石雕《帝後禮佛圖》。這件文物是上世紀30年代,大都會美術館東方部主任普愛倫在洛陽龍門石窟拍下照片,找到北京古董商嶽彬,要他鑿下運往美國。嶽彬聯絡當地保甲長和土匪將石刻鑿成幾麻袋碎片,然後在北京拼湊組裝運往美國。這個普愛倫,又勾結古董商盧芹齋,將目光投向了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的盧舍那大佛。由於大佛太大,無法運走,他們居然將佛像半米長的右手掌“斬去”運走。掠奪者的貪婪給中國文物帶來巨大災難,雕塑類文物除了像《帝後禮佛圖》和昭陵六駿那樣被鑿碎“粉身碎骨”外,更多的被“斬首”,尤以佛像為最,還有的身首異處,如山西天龍山石窟第21窟唐窟內,壹個菩薩的頭藏在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而身軀卻被藏在日本出光美術館。抗戰期間,日本派軍隊占領山西雲岡石窟,派“專家團”進駐“研究”,四周貼出告示:“擅入者,格殺勿論”。而山西天龍山更是被日本山中商會洗劫壹空,所花代價不過是用12根金條賄賂了石窟下寺院裏的和尚。
“我們整理出版的數量,不過是外流文物的九牛壹毛”,林樹中說,“圓明園獸首只是較受關註的壹組文物,這次拍賣事件是壹個契機,讓人們更關註和追索流失文物。與此同時,現在盜掘和走私文物仍然比較猖獗。我提醒大家關註香港這個地方,從民國時起香港就是文物走私的大中轉站,要遏制當前文物流失,就要卡住外流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