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是作者心心念念的那條路,不是已經選擇的路,也就是說不是詩人已經選擇的這條路,未選擇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
原文: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壹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的深處。但我卻選了另外壹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壹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壹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壹條,因此走出了這迥異的旅途。
此文出自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創作的文學作品。這首深邃的哲理詩展現了現實生活中人們處在十字路口時難以抉擇的心情。在詩中,詩人選擇了壹條人跡稀少、布滿荊棘的道路,正如詩人在現實生話中選擇了不會帶來豐富物質的寫詩生活。
詩人在作出抉擇後,同時又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選擇壹條路,並堅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後的回憶中輕嘆遺憾。這首詩樸實無華而清新雋永、寓意深刻。詩歌分為四節,每節的第壹、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別押韻,自如的節奏中透著堅定又滲出絲絲遺憾。整首詩韻律優美,讀起來傳遞著優雅的音樂感。
《未選擇的路》的靈感來自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對他在英國最好的朋友愛德華·托馬斯經常做的壹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羅斯特經常與托馬斯在鄉間散步:托馬斯不停地想要選擇壹條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國朋友展示某種奇異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風景的路。
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後悔,為如果他們選擇“更好的”方向他本來可以向弗羅斯特展現的那些事物而長籲短嘆。許多次,當這壹切發生時,新英格蘭人就會為那些無用的悔意笑話他的威爾士壹英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