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DP:2002年的2萬大致相當於2021年的22萬。
2.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2萬相當於2021年13.5萬。
3.豬肉價格:2002年2萬元可以買4000斤豬肉,2021年買4000斤豬肉要1.2萬元。
所以,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結果是不壹樣的。
40塊錢在80年代能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為什麽不同時代差別這麽大?
1.很多經歷過80年代的人,對糧票、布票、油票的記憶最深,那不過是計劃經濟帶來的效應。就算妳錢再多,手裏沒有鈔票,妳還是買不到妳想要的東西。好的政策可以根據國情不斷變化。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中國在計劃經濟的幫助下實現了從農業到工業的轉變,然後,中國開始探索壹條獨特的屬於中國的發展道路。
由此也可以知道,當時的購買方式大多是以票為主,只要有票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當然,有票但缺錢的人也可以私下和別人交換,壹切看需求。此外,在80年代,大多數人的工資不是像現在這樣從四位數開始。當時工廠工人工資普遍在40元左右。即便如此,他們也能養活壹個五口之家。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錢的價值並不是簡單的指壹美元能買什麽或者壹百美元能買什麽。從“錢能買多少”的角度來說,還是在討論錢的購買力。如前所述,80年代的40元能轉換成今天的能值多少,需要多方面分析。從理論上講,貨幣的價值通常是指其時間價值,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價值尺度。
2.從歷史信息來看,80年代我國貨幣供應總量為16665438+2億元,到2020年末,我國貨幣供應總量達到218679589億元。簡單的把兩個數字相除,我們會發現,短短四十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1316倍。這麽大的倍數,如果用1316乘以80年代的40元,結果令人難以置信:52640元。
顯然,簡單地用乘法換算80年代和今天的幣值是非常片面的,也不能算是最真實的答案。如前所述,貨幣本身是壹種商品,既有使用價值,也有交換價值。糧票、布票、油票等票據,私下雙方約定交換或用錢購買所需。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想擁有壹臺時光機,就可以帶著幾萬塊錢穿越80年代,趕上時代,體驗壹把有錢人的生活。
這個想法雖然說是異想天開,但足以說明現在錢“不值錢”了。壹百塊錢可能買不到壹件衣服,但在80年代可以是壹家五口兩個月甚至三個月的生活。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工作時間長,商品價值就大,工作時間短,商品價值自然就小,這也體現在價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