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太古時代,宇宙好像壹顆碩大無比的雞蛋,裏面漆黑壹片,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有前後左右。就在這樣的世界中,誕生了壹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在“雞蛋”中沈睡了壹萬八千多年,終於蘇醒過來。當他睜開朦朧的睡眼時,眼前除了黑暗還是黑暗。他想伸展壹下筋骨,但“雞蛋”緊緊包裹著身子,他感到渾身燥熱不堪,呼吸非常困難。天哪!這該死的地方!
盤古不能想象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隨手操起壹把巨大而鋒利的斧頭,使出渾身氣力,大吼壹聲,奮力揮舞開來。
“嘩啦啦啦——”壹陣巨響過後,“雞蛋”中壹股清新的氣體散發開來,飄飄揚揚升到高處,變成天空;另外壹些渾濁的東西緩緩下沈,變成大地。從此,混沌不分的宇宙壹變而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壹片。人置身其中,只覺得神清氣爽。
天空高遠,大地遼闊。但盤古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擔心天地會重新合在壹起,於是叉開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頭顱,頂住天空,然後施展法術,身體在壹天之內變化九次。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壹尺,天空就隨之增高壹尺,大地也增厚壹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壹丈,天空就隨之增高壹丈,大地也增厚壹丈。
經過壹萬八千多年的努力,盤古變成壹位頂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變得厚實無比。
盤古仍不罷休,繼續施展法術,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天終於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這時,盤古已耗盡全身力氣,他緩緩睜開雙眼,滿懷深情地望了望自己親手開辟的天地。
啊!太偉大了,自己竟然創造出這樣壹個嶄新的世界!從此,天地間的萬物再也不會生活在黑暗中了。
盤古長長地吐出壹口氣,慢慢地躺在地上,閉上沈重的眼皮,與世長辭了。
偉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遺體並沒有消失:盤古的左眼變成太陽,照耀大地;右眼變成浩潔的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千萬縷頭發變成顆顆星星,點綴美麗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軀卻變成三山五嶽,給大地以雄壯;鮮血變成江河湖海,奔騰不息;肌肉變成千裏沃野,供萬物生存;骨骼變成樹木花草,供人們欣賞;牙齒變成石頭和金屬,供人們使用;精髓變成明亮的珍珠,供人們收藏;汗水變成雨露,滋潤禾苗;呼出的空氣變成輕風和白雲,匯成美麗的人間風光……
盤古生前完成開天辟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傳說中,黃帝原是黃河流域壹個部落聯盟的領袖,生活在大約4000多年以前。他提倡種植五谷,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後來,黃帝部落和西方的炎帝部落聯合。打敗了南方的蚩(ch!)尤部落。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聯盟結合在壹起,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相傳,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發生在涿鹿,蚩尤施展了法術,三天三夜大霧彌漫,對面看不見人。黃帝命令制造壹架指南車,識別了方向,大敗蚩尤,最後擒殺了他。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y2o)、舜(sh)n)、禹(y()。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裏,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壹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裏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壹心治水,前後13年,風裏來雨裏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這個網址還有很多中國神話故事,可參考:/pre-school/news/20056/News254/20175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