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40歲以上的人,普遍對石磨、磨之類的東西比較熟悉,或者見過、用過。但是四十歲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城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麽。原因很簡單,我沒見過。
據調查,在大連農村,世代必備的磨盤、石磨,在60年代末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80年代初的考古調查中,我們經常在村頭和地沿看到這種退役的生產工具。這種古老的生產工具在人們的經濟生產和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說它古老不是吹牛。任何物質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壹個漸進的過程。與人民生活相關的事情更是如此。磨盤的年代可以追溯到7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大連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如長海縣的小珠山、莊河市的北務屯、旅順的郭家村、北海的大潘家和王家村等都有出土。當時是單磨盤,研磨面只有現在的稿紙大小,在研磨棒的作用下使用。後來隨著社會特別是農業的發展,單壹的磨盤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生活的實際需要。在實踐中,人們逐漸改進、擴大和加厚磨盤。
這次收集的這些磨盤可能是由古代的磨盤和研磨棒演變發展而來的。但是這種上下圓形磨盤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沒有準確的時間考證。但在旅順鐵山鎮的壹座漢墓中出土了壹件陶瓷磨盤,該墓於20世紀50年代在大連發掘。它的形式和今天看到的基本相同,只是大小不同。說明這種磨盤在漢代已經廣泛使用。如果大膽推斷,應該出現在戰國前後。因為戰國時期廣泛使用鐵制工具,所以圓規只有用鐵制工具加工後才能制成。
從古代的磨棒、磨盤,到今天的磨盤、磨粉機;從單體的簡單使用到圓形復合體的多用途,說明了這類工具的存在和發展。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的發展,自然促進了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產和壹些作坊工具的改進。
研磨棒、磨盤、磨機自古以來就已經成為歷史。即使由於時間的差異,有些地方還在使用它們,但它們是歷史留下的痕跡。也是當今社會想要留下來看的歷史“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