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慎(1687—1768),福建寧化人。小時候家裏窮,學懷素書法受益匪淺。他以草書作畫,自創風格,擅長寫意,人物畫造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為主,也有不少反映下層民眾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蘇武牧歌》等。
李姍(1686—1762),宗揚人,號,江蘇興化人。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十六歲時就成名了。曾任山東滕州知府。他受徐渭、石濤的影響很大,畫風粗放,不拘壹格,潑墨淋漓,色彩淡雅,以至於“水墨交融成趣”。作品有《秋葵圖》、《松柏青玉圖》等。
李(1695—1755),江蘇南通人。曾任縣令、知府約20年。與金農、鄭燮為友,善畫松、竹、梅、蘭。晚年,他畫梅子作為比喻。他在題詩中寫道:“此梅花普普通通,無筆可閱。畫師隨時不了解風俗,怒不可遏。”作品有《魚遊圖》、《瀟湘風竹圖》等。
高翔(1688—1753),揚州人,西塘人。高翔過著艱苦的生活,為人孤傲。他欽佩石濤壹生。他擅長畫山水、花鳥,喜歡畫枝頭稀疏的梅花。作品有《彈指亭》。
王(1685—1759),安徽休寧人。小時候家裏很窮。我住在揚州,以賣畫為生。我窮並快樂著,學藝術,擅長畫梅子。他與金農、高翔、並稱為“畫梅四大家”,其作品有《梅梅圖》等。
羅聘(1733—1799),本名荀福,祖籍安徽歙縣,遷居揚州。他是金農的弟子。他是“八怪”中最年輕的,但學識水平很高,文筆不凡。他做了壹輩子官,以賣畫為生,壹生落魄。作品有《鬼趣圖》《醉鐘馗圖》。
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人。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秀才,他是乾隆的秀才。曾任山東省範縣、魏縣知縣。他因為開倉庫救助災民得罪了老板,憤然辭職,住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思想特別活躍,頗有創見,詩畫造詣很高,善畫竹、蘭、石。他還創造了集真跡、草書、隸書、篆書於壹體的六部半書法風格。人們稱之為“石頭鋪成的街道”。他是壹個具有強烈人民性的畫家。他在魏縣任縣令時,為知府畫了壹幅竹子圖。碑文寫道:“齋雅臥聽瀟瀟竹,疑是民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官總是在意他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