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是我國計劃經濟的產物,是糧食實行統購統銷後,調節供需的手段,購買糧食的憑證。正式使用始於1955年,1992年國家糧食購銷價格放開後,糧票的特殊用途逐步淡化,並以藏品的身份進入收藏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中央到基層發行過糧票的約有2441個地方,品種約有30萬,有全國糧票、各省市糧票、城鎮糧票、農村口糧糧票、工種糧票、補助糧票、知青回城糧票、光榮家屬糧票、幹部下鄉糧票、軍用糧票等等,另外,大米、小米、粗糧、喜糧、標粉、精粉,甚至餅幹、點心也有票。票證時代,人們的錢包裏必須裝有糧票。出遠門需出具證明兌換省級糧票或全國糧票。所以,糧票是人們出門在外的通行證。
中國的票證文化在世界獨壹無二,收藏糧票就收藏壹段特殊歷史。
糧票之最(建國之後發行) ?
最早的糧票:1950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糧食局發行的大米票。 ?
面額最大的糧票:1962年、1963年上海市糧食局發行的“糧食支撥書”,面額為1400斤。 ?
面額最小的糧票:1960年南京市糧食局發行的“南京市糧食局流動購糧憑證”,面額為壹錢。 ?
票幅最大的省級糧票: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發行的“廣西流動人口糧油定額供應卡”,該票長17.3厘米,寬6厘米。
票幅最小的省級糧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隨證糧票”,該票長0.9厘米,寬0.8厘米,僅有小手指甲大小。 ?
流通時間最長的糧票:國家糧食部1965年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流通時間長達28年。
流通時間最短的糧票:國家糧食部1962年發行的車船糧票,流通約壹個月。 ?
面額最多的套票:1975年河北省邯鄲市糧食局革委會發行的工種補差糧票,這套票***60枚,面額從1斤到30斤。 ?
面額最大的語錄套票:1967年發行的軍用供給糧票,全套分大米、面粉、粗糧、馬料4種,每種又有50、100、500、1000斤4種面額,全套面額高達6600斤。每枚糧票背面均印有不同的毛主席語錄。
/Archive/2001/6/15-65090.html
/hfnews3.asp?id=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