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誰能幫我說明壹下陶瓷印章的歷史和發展 謝謝

誰能幫我說明壹下陶瓷印章的歷史和發展 謝謝

考古資料顯示,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在陶器上使用拍打壓印紋飾的方法,而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的產生,更加說明這種獨立的圓形或方形的陶拍,猶如壹方圓形或方形的印章,壓印在半幹濕的陶坯上,這無疑就成了印章的最初形態。“可以說,陶與印是相伴而存、相合而生的。”

作為印章的“第壹高潮期”的秦漢時期,印章制作達到了高峰,各種印章材料分級登場,而陶瓷材料卻被拒之門外。陶印也有零星發掘,但大多為殉葬明器。唐宋是制瓷業的繁榮時期,瓷質印章在這壹時期曾相伴而生,但終未形成氣候,明代印學家甘旸曾說:“上古無瓷印,唐宋用以為私印,硬不易刻,其質類玉稍粗……舊者佳,新者次之,亦堪鑒賞。”這至少說明,甘旸是經眼了不少唐宋以下的瓷印。

明清時期,印章進入了“篆刻藝術時期”,這是因為文彭發現了燈光凍石並引入了篆刻,實現了文人直接參與創作的自篆自刻時代,也可以說是葉臘石時代的開始。這種材料的廣泛運用迎來印章史上“第二高潮期”。

陶瓷印章的制作過程較石印復雜,分為制坯、刻印、燒制3個階段。在入窯燒制的過程中,陶瓷燒制的時間、溫度、施釉量也不易掌握。中國古代的陶瓷印章,胎、釉、彩、飾等方面所表現的藝術風格,與其所產窯的地區特點、時代風格是相壹致的。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德化窯瑩白雙獾鈕方印為稀世珍寶。

陶瓷印章也由印鈕、印面兩個部分組成。但陶瓷印壹般都沒有邊款,因為陶瓷在燒制過程中會收縮變形,燒制前作邊款也無濟於事;燒制後,陶瓷則又質硬拒刀。印鈕部分無論仿古的橋鈕、瓦鈕、鼻鈕、覆鬥鈕,或者是傳統的立體獸鈕、人物鈕,深雕的山水鈕等,都可以分為手工刻掐制、印模制和灌漿制三種,其中以純手工的刻掐為最好,灌漿制作則量多質次。印面部分即陶瓷印章的篆刻部分,也可劃分出兩種:壹為書畫金石篆刻家的作品,壹為陶瓷工匠的產品。由於傳統文化的功力和根基不同,當然以前者為佳。如:清代陳曼生(鴻壽)紫砂茶壺上的篆刻印章“阿曼陀室”,其章法、篆刻、刀法,壹切如其印章,在藝術感上甚至比石章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近代壹些著名的金石書畫家亦大多喜歡陶瓷印章,像程十發先生及已故的唐雲先生等,他們精心選擇,有的還自己作篆試刀,然後才燒制成印。其實,瓷印既要保持金石書畫之傳統風格,又能發揮晶瑩光澤的瓷彩特色,既有蒼勁、樸實的印面章法,又兼精巧別致的雕塑造型,這種效果的獲得是很艱難的,它首先要求作者具備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其次,治印時奏刀也難,因為瓷質堅硬緊密,需用鎢鋼或金剛石的特制刀具,鐫刻時不可能像其他石刻那樣揮灑自如,即使事先在胚胎上雕鏤,柔軟疏松,也不易把握;再者,入窯燒時,溫度之高低,時間之長短,釉彩之多寡,也影響作品的成敗和藝術效果的優劣。此外,印文章法的疏密、文字結構的統壹、鈕式造型的得體等等,非能觸類旁通、深思熟慮、出神入化者,也均難以臻達瓷印藝術之三昧。當然,陶瓷印章只是眾多印章類目中的壹小部分,偶然使用或篆刻制作,也異趣盎然。

現在有個譚玉偉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 上一篇:紅薯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 下一篇:橫版海報尺寸是多少?海報與宣傳冊標準尺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