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思·斯坦諾維奇
豆瓣評分:9.2(3320人評價)
從壹個冷門的學科,到如今全民討論的對象,心理學這幾年來徹底火了!
但在我看來,很多“偽心理學”也借此機會大行其道。
甚至會有人覺得心理學特別“神秘”!簡直就像是特異功能!
比如,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是第壹次經歷這件事情,卻感覺這樣的記憶已經存在了!
其實,這個“神秘現象”可以歸結為大腦的“錯誤”。
很有可能是因為大腦,不小心將妳現在看到的內容,放到了管理記憶的區域裏,才導致了這種錯覺。
這本書幫我們剝離了籠罩在心理學上的神秘面紗,帶我們了解壹個真正的心理學。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希望這本理性生存法則,可以讓妳不輕信、不盲從,真正做到獨立思考!
02《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羅傑·霍克
豆瓣評分:8.8(2819人評價)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認識心理學的40個關鍵點。
比如,從周公解夢到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人們對做夢這件事,壹直都是無比好奇的。
但直到現代心理學誕生後,才對“做夢”給出了壹個更科學的解釋。
原來,做夢是睡眠中“快速眼動睡眠”這個階段才會產生的壹種現象,是大腦中雜亂電信號的內部激活。
而“噩夢”的產生,也不是什麽怪異的現象,其實是壹種本能的保護作用。
這本書裏的40個研究成果都是這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解釋起來並不復雜。
可以說,這本書把人類心理學研究的絕大部分精華,壹並呈現給妳了。
甚至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出了心理學的範疇,
它是人類了解自身的壹部歷史!
03《心理學與生活》
理查德·格裏格
豆瓣評分:8.8(13252人評價)
為什麽有的人樂觀有的人悲觀?
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應對?
外部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嗎?
我發現,很多人對心理學感興趣,是因為心理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本書裏就詳細介紹了很多經典而實用的心理學理論。
我印象特別深的壹個,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心理學家把壹個班的學生隨機(註意是隨機)分為兩組,告訴老師們,A組同學的智力測驗結果比B組的好。
幾年後再次觀察,心理學家竟然發現A組同學的平均成績明顯優於B組!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這個效應!
因為它意味著,我們或許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來改變長時間以後的實際表現。
理解這些問題,再對癥下藥,我們的生活也可以變得更好!
04《親密關系》
羅蘭·米勒
豆瓣評分:9.0(5001人評價)
心理學中的“親密關系”,特指的就是愛人、夫妻之間的關系。
恐怕有無數人,做夢都想搞懂自己心上人的心思吧!(當然也包括我)
而這本書,就被譽為親密關系領域“最經典又最與時俱進的書”。
在本書作者羅蘭·米勒看來,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人類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社會屬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對親密關系的需要。
而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羅蘭·米勒的書中給我們提出了諸多建議,
從人格,演化進程,性別等等方面分析了諸多原因,每壹條都可以幫助妳對癥下藥!
而我印象最深的壹點就是,贊美妳的伴侶!
不要吝嗇妳的表達,把妳內心深處的愛真誠地說出來!
這對我們獲得幸福生活大有裨益!
05《身份的焦慮》
阿蘭·德波頓
豆瓣評分:8.2(8563人評價)
如果要評選這個時代的心理學關鍵詞,“焦慮”很可能占據壹席之地。
為什麽我們這壹代人普遍都會焦慮呢?
英倫才子阿蘭·徳波頓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看穿了這個問題,並給出了他的答案。
他認為,我們對於自身過高的期望帶來了緊張、焦慮的情緒,
同時在和他人進行比較的過程中,產生了嫉妒、不平等的想法,也反過來加劇了焦慮的情緒。
這就是“身份的焦慮”。
在德波頓看來,克服身份的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對自己的期望。
拒絕強加給妳的束縛,讓自己擺脫時刻受到他人評價影響的困局。
某種意義上來說,減少對自身的期待,和實現自己的期望是壹樣,
都會讓妳體驗到“如釋重負”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