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縣,古稱善元縣。據《山西概況》記載,秦置善元縣,屬雁門郡治。西漢沿用秦制,東漢雁門郡南徙後,為定襄郡治。漢末郡縣俱廢,北魏復設置善元縣,後廢。唐以後為雲中縣址。明洪武25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將邊外玉林衛並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屬大同府。清初名右玉衛,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旋升為縣稱右玉縣,歸朔平府,府治設右玉。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留縣,歸雁北道。建國初,屬察哈爾省,仍屬雁北區。1958年與左雲縣合並稱左雲縣,1961年復縣。1972年將縣址由舊城遷梁家油坊。
右玉縣歷史悠久,人文昌盛,是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文化大縣,有100多件文物被省博物館收藏。在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出現過不少名人誌士。如北齊的高市貴,為驃騎大將軍,戰功顯赫,官至晉洲刺史。明代的孫祥、何廷魁以及麻貴、麻承訓、麻承宣、麻承宗父子均是見諸史書的將領,官職皆在總兵以上。尤其是麻貴更為出類拔萃,官至右都督,與李成梁並為名將,時人有東李西麻之稱。清代亦有文武進士5人,出任知縣、知府。解放後,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的耿耀張,愛國將領王國相,著名醫學家劉治漢,著名學者、教授劉子威等都是右玉縣的佼佼者。解放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全縣宣傳文化事業在繼承中創新,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局以及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多次受到國家、省、市嘉獎;縣道情劇團多次在全省文藝調演中獲獎;由原縣文聯主席付品創作的小說《借姑娘》曾被中央電視臺改編為電視劇,先後獲得過“趙樹理文學獎”三等獎、山西省文學藝術創作銅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