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歷史悠久。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了硯的雛形。秦漢時期,硯的使用已經普遍和規範。唐宋時期,硯臺精細加工的作坊很多,開始註重藝術形象之美。因此,現代硯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有些硯臺還具有觀賞、饋贈和收藏價值。中國的硯臺種類繁多,著名的大概有十幾種。遼硯、端硯、徽硯並稱為中國名硯。據史料記載,廖燕興盛於遼金時期,已有數千年歷史。廖燕產於中國遼寧本溪,遼代名廖燕。它的硯臺是壹種極其特殊的石灰沈積板巖——藍紫色大理石(又稱線狀石)。行石僅產於遼寧本溪橋頭鎮少數墨坑長白山余脈黃白峪。幾十萬年前,這裏曾是壹片海洋。由於地殼的變化,壹些藻類和沈積物被埋在地下,經過幾十萬年的沈積擠壓成板巖。含藻部分呈藍色,故稱青雲石;含泥沙部分呈紫色,故稱紫雲石;兩者是交替排列的石頭。其中線石軟硬適中,細膩致密,是雕硯的上品。它為廖燕石的創作和雕刻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在青石上,有幾縷紫紅色的紋理像天藍、夏虹壹樣凝結在硯中,讓人浮想聯翩,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珍愛。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也可以追溯到今天。歷史上有記載的遼硯,深受喜愛,被命名為“禦硯”。壹方上好的遼硯,如果硯蓋緊閉,其墨可久。研墨時,墨錠作用於硯堂時,其內應力產生適當的韌性,使墨錠像神力壹樣附著在硯面上。得到的墨細膩均勻、和諧、烏黑光亮,稱為著墨。因為遼硯的接口有微刷,所以著墨效果極佳。故有“滑而不墨,澀而不磨筆,護墨為群硯之首”之稱。到了清代,這種奇石已不僅限於雕刻硯臺,還用於雕刻屏風、煙盒、座屏等觀賞和實用品。根據傳說,清朝的祖先努爾哈赤在壹次狩獵中意外迷路。當他遇到壹個村莊時,他看到綠色和紅色的奇怪石頭鋪著地板,形成壹個院子,這讓他感覺像壹個天堂。然後,他讓他的追隨者邀請當地壹位知名的老人知道這是古老的廖燕硯臺。碰巧這位老人擅長雕刻,他家裏有幾塊珍貴的硯臺,就送給了老王曼,皇帝馬上就把它放下了。此後,廖燕壹度流傳開來。1929年,張學良將軍下令征集遼硯參加首屆全國西湖博覽會。當時,廖氏硯與端硯齊名,被稱為“南方的端硯,北方的廖燕”。1978年鄧小平訪日時,從四方帶來了廖燕石作為禮物,被日本朋友稱為中國的“國寶”。小平高興地說,“廖燕·斯通是中日友好的特使”。
1998年初,壹座沈睡在瓦房店城五六百年的明代古墓被發掘。在大量隨葬品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兩面雕刻精美的龍鳳硯。當揭開硯臺的蓋子時,更令人驚訝的是,硯臺裏的墨水還能沾濕筆尖。硯臺底部清晰地刻著“白雲村”四個字。據專家考證,這個“白雲村”是明清時期橋頭鎮的舊稱。當時,張學良將軍和他的蒙古老師白永貞共同稱贊廖燕的絕句:“關東山窮水盡是寶,藍天紅彤彤的。”能工巧匠雕琢遼硯,珍品脫穎而出為文房四寶。“廖燕是壹朵美麗的花,因其迷人的外表而受到世界的歡迎。
上一篇:貴州不僅有茅臺酒,還有這兩種“硬實力”酒,都是行家的最愛。下一篇:適合接送孩子。還有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