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和收藏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和收藏

博物館建築在呈現場景之外,往往成為城市的風景,形成了觀看與被觀看的復雜關系。場景疊加模糊,形成光暈。在渴求消費場景的現代社會,這些帶著光環的博物館必然會成為被賦予神聖意義的物品而不是被膜拜的場所,建築師往往以博物館建築的設計機會為榮。

隨著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博物館建築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興建,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但它是如此瘋狂的規模和數量,以至於很難用傳統的建築展覽方式在這裏表達這個話題。人們或許可以通過模型、照片和圖紙來呈現其中的壹點點,但不足以討論這壹宏大場景背後的深層問題:博物館的建設與使用、公共與私人空間、呈現與觀察、事件與日常生活……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試圖呈現而不是復制十二組建築師或藝術家,以博物館為主題,以泛視覺藝術的方式從他們自己的角度重新表達博物館建築。

張明和張子的大型模型裝置作品直接切入展覽主題,通過“大與小”兩種完全不同的博物館類型並置,建立起壹個張力系統,既在壹端反思寺廟情結,又在另壹端質疑對個人表達的迷戀。

展覽以本次展覽的主會場上海當代美術館為主題,創作了兩組作品。張嘉靖連續切割博物館建築以擺脫“建築傲慢”,蔔冰和柴濤的視頻組合裝置混合了博物館內外不同角度的視頻和監控鏡頭,試圖逆轉博物館參觀過程中看與被看的關系。自1970年代末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從1980年代的“八五潮”,到1990年代的國際認可,再到2000年的商業成功和今天的整體繁榮,當代藝術作為壹種新的文化形態,也得到從國內到國際,從民間到官方的廣泛認可。當代藝術在過去30年的發展也反映了整個國家和人民在這個特殊時代所經歷的巨大變化。無論從國家的整個經濟文化,還是從人們內心對自己的認知,對社會的參與程度,都可以從歷年藝術家的作品中映射出來。因此,展覽以廣義上的“肖像”為出發點,不僅展示以“肖像”為主題的繪畫,還融合了雕塑、裝置、視頻、攝影表演等具有物理意圖的作品,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現主題在不同層面的意義,為觀眾提供了多方位解讀的可能。

這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館後首次獨立策劃的大型展覽。展覽以肖像為主要線索,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和攝影等。結合對文學、電影、戲劇、音樂等主要平行文化和亞文化的梳理,全景式地呈現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狀況。

展覽分為主題展和專題展兩部分。主題展由具體人物、內心世界、肢體語言、社會形象、未來生存五個子單元組成。三個特別項目是“大芬肖像”、“三十年筆記”和“藝術與文學的中國”。主題展有117位藝術家(組),212件作品(組)。”安迪·沃霍爾:永恒的十五分鐘”正在亞洲巡回展出。所有展品均來自美國匹茲堡安迪沃霍爾藝術博物館。展覽橫跨安迪·沃霍爾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的藝術生涯,根據不同時期分為四個部分。* * *展出各類作品400余件,幾乎涵蓋繪畫、攝影、絲網印刷、素描、雕塑、電影等所有媒介。代表作品有金寶湯罐(1961年)、伊麗莎白·泰勒(1963)、傑姬(1964)、瑪麗蓮·夢露。

第壹部分:20世紀30-40年代的青蔥歲月。

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在壹個移民家庭長大,這個家庭為了生計搬到了美國。20世紀30年代,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沃霍爾的父母安德烈和朱莉婭·沃霍爾像他們的前輩壹樣離開了東歐的家鄉。然而,這個虔誠的拜占庭天主教家庭仍然定期參加彌撒,遵守東歐豐富的傳統習俗。

從小,沃霍爾的父母就開始鼓勵和培養他的藝術天賦。沃霍爾在四年級時參加了卡耐基學院的星期六藝術班,並在那裏呆了三年。沃霍爾於65438年至0945年進入卡內基理工學院(現為卡內基梅隆大學)。

1949年,沃霍爾在學院著名的繪畫與設計系獲得學士學位。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他的藝術天賦和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以清新的創意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 上一篇:超越秦始皇的皇帝燒掉了654.38+0.4萬卷珍貴古籍。
  • 下一篇:遠方家的女主人“暑假要去讀書”求科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