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筆墨博物館是以中國筆墨和文房四寶為展示、收藏和研究對象的專業主題博物館。重點展示上海著名老字號“周虎臣”、“曹素功”的歷史發展和傳世遺存,探尋上海乃至中國文房四寶的發展軌跡,展示中國文房四寶的傳統技藝和文化。筆墨博物館采用現代化的展覽手段,多媒體、視頻、音頻設備的使用與藏品展示相結合,拓展展覽空間。在展示明清、民國及建國後水墨圖案和墨制品的展區,記者看到,許多水墨畫都是由著名畫家和文人繪制、設計和創作的,如康熙的《耕織圖》、錢惠安的《平鋪梁墨》、任伯年的《十二名花》、王壹亭的《金亮梅雨》、吳昌碩、郭沫若的《冷香》等。
墨水本身也是五花八門,最引人註目的是壹組“禦花園圓墨”,畫面以頤和園的景色為背景,材料為高級礦物顏料,如純天然朱砂、石綠、石青、男精等。每壹種墨水的顏色都特別純正,完全沒有化學原料,所以特別珍貴。這兩套墨水價值數百萬元。在筆墨館裏,還陳列著吳昌碩、趙、沈、張大千、、潘天壽等近現代海派書畫大師的用筆。
每個畫家和書法家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李可染的兩支狼性毛筆分別被稱為“石牛堂”和“羅目草堂”。在眾多名筆中,最值得壹提的是魯迅的《金不換》。據說這是魯迅唯壹壹支還沒用過的筆。另外兩把刷子特別顯眼,頭發長達10 cm,堪稱筆中之王。除此之外,還有兩把特別搶眼的畫筆,其毛發長達10 cm,可謂筆中之王。李可染花了70年時間,從成千上萬根高質量的狼尾毛中挑選。
展覽會將展示墨錠制造的原材料、工藝和工具。制墨是將煙草原料加入動物膠反復錘打成坯,然後放入墨模壓制成型,再進行翻烘、描金等步驟的工藝。據記載,古代傳統制墨工藝分為浸油、抽碗、燃煙、篩煙、溶膠、用藥、尋煙、蒸劑、杵、稱量、調和、滾丸、搓、入灰、出灰、印絕等十余項。曹素功深諳古人制墨之法,將其歸納為六大流程:煉煙、蒸膠、調料、制墨、翻烘、雕墨紋。
其中,不得不提的壹點就是墨模。墨模又稱墨模或墨印,是制作油墨的工藝模具。墨模雕刻不僅是制墨的重要工序,也是壹種藝術創造。當時,曹素功不惜重金聘請雕塑家和畫家繪制水墨圖案。到清末民初,曹石的第11世孫曹林波與清末畫家任伯年是朋友。石人在墨莊住了半年。任伯年以人物畫聞名,他把畫簡化為水墨。其中代表畫墨《若葉神韻》為任伯年所畫,曹林波用刀雕刻而成。
光緒末年,曹林伯聘請了水墨畫雕塑家王遂芝,他不僅擅長雕刻,還擅長繪畫。他的作品達80余套,包括《流》、《冷香》等,都是他根據海派畫家吳昌碩的作品雕琢而成。雕刻的吳昌碩行書詩如書法般逼真。這壹時期,墨錠的造型設計引起了墨家的註意,這壹變化使墨家脫離了其純粹的實用價值,體現了其藝術價值。油墨制造工具、用於轉動和幹燥的油墨潤濕板、油墨潤濕刀等。牛皮膠、陶碟、顏料、棕色畫筆等。這些工具雖然不珍貴,但也很奇怪,值得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