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為妳打開鳳翔木版年畫的前世,講述它的21代傳人王藝璇的故事。
鳳翔木版年畫的前世
我們知道,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壹個門神,在爐子上貼壹個竈神,在糧倉上貼壹個竈神,在窗戶上貼窗花,在炕上貼各種各樣的故事畫。年畫就是這樣誕生的。鳳翔木版年畫“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位於縣城東部的南小李村是鳳翔年畫的中心。世代在這裏務農的泰家,從明朝洪武年間就開始從事木版年畫技藝,而來到這裏的時候恰好是21代。
鳳翔木版年畫有什麽特點?
鳳翔木版年畫生長在西北,具有濃郁的西北風味。特別是與中國四大年畫相比,顯得粗獷、粗糙(如門神畫,人物頭像比例往往占三分之壹),色彩對比更為強烈,所散發出的濃郁鄉土氣息樸實無華,使其成為漢族民間年畫的壹個流派。
是怎麽做出來的?
事實上,鳳翔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每件作品都有幾個顏色,雕了幾個盤子,而且這些盤子只用的都是經過三年以上陰幹切割的梨木。整個過程相當優雅。下面帶妳壹步步了解壹下。
打印時,壹次只能打印壹種顏色。我們先調色,把顏色均勻地刷在雕版上,然後印在宣紙上。
首先打印墨線稿,在紙上量好尺寸,定好位置,然後打印。墨線印完晾幹後,再進行彩色印刷。每種顏色,包括墨線版,都要印兩三遍才能完全上色,表現出我們現在看到的年畫的效果。印刷時,壹定要等壹種顏色幹了再印下壹種顏色。
整個過程需要壹個多月的時間,每壹幅印出來的作品都會有微妙的變化,因為人畢竟不是機器,每壹種顏料的用量和力度都會有壹些偶然的效果,所以直到妳舉起年畫的最後壹刻,妳都無法想象畫的最終模樣,這也是木版年畫本身的魅力所在。
從災難到恢復
鳳翔木版年畫在中國革命時期經歷了壹場浩劫。經過17次的抄家,幾代人積攢的數百張年畫幾乎壹張不剩。作為年畫最重要的印刷工具,刻板印象的消失對年畫的制作者來說是致命的。
革命後,為了保存年畫,父親邰利平立即開始恢復刻板印象。很多刻板印象消失了,怎麽恢復?好在以前有些老套的年畫,壹部分被博物館收藏,壹部分被私人收藏家收藏。尋找這些線索,父親無論何時發現,都壹定會回到刻板印象。
那是壹段非常艱難的日子。父親工作了六七年,有時候壹天連續工作21個小時。三年時間,他完成了170多套1000件舊定型,相當於兩代人積累的定型量。“我三年幹了兩代人。”後來因為身體吃不消,就慢了下來。
如今,鳳翔木版年畫* * *復原了400多種造型各異、規格各異的作品,已經恢復到壹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包括門神畫、家六神畫、十美圖、風俗畫、傳統戲曲畫等多個門類。
新壹代的傳承
時代的發展似乎總是在挑戰傳統手工藝的生存。膠印年畫的大規模生產壹度淘汰了木版年畫,於是父親將目光投向了收藏市場,嘗試用宣紙印刷,並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幫助下,重新設計了所有的年畫,做出了精細加工、藝術化的精品年畫,讓這壹古老的民間藝術得以傳承。
雖然鳳翔木版年畫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我認為木版年畫的傳承還需要被更多的人了解、喜歡和收藏。所以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選擇了Xi美術學院,和我父親站在壹起,延續我們家族的寶貴技藝。
民間工藝美術變化收藏
這幾年,父親帶著鳳翔木刻年畫去很多不同的國家參加展覽,年畫走向世界,我們都很自豪。65438-0994年,父親赴澳大利亞、香港舉辦“中國民間年畫珍品收藏展”,年畫被國內外156藝術院校、藝術單位收藏或收藏。1999年,父親隨“中國藝術代表團”赴巴黎參加“99巴黎-中國文化周”,展出、示範鳳翔木版年畫。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周圍,有17幅印有鳳翔木版年畫的橫幅,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象征性作品懸掛在大廳周圍和中央。
鳳翔木版年畫這壹古老的民間藝術在國外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和震撼。在國內,我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並愛上木版年畫。
作為鳳翔木版年畫第21代的傳承人,我肩負著更重要的責任。壹邊跟著父親還原老年圖片,壹邊還要傳播。年畫是伴隨著上壹代人成長起來的,但是到了我們這壹代,很多人基本上不知道年畫是什麽,所以我希望年畫能夠回歸生活,讓更多的人知道年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