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特產列舉如下:
1、湖南祁劇
邵陽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劇為祁劇。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壹,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於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壹帶。祁劇兼有高腔、昆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壹使用祁陽話。
2、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於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於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音樂源於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3、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壹種集觀賞、實用於壹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壹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隆回灘頭年畫形成於唐朝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最後壹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壹版本《老鼠娶親》。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並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2年,灘頭年畫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第壹批項目。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5、寶慶豬血丸子
寶慶豬血丸子,亦稱血粑,是邵陽的傳統食品,始於清康熙年間,民間歷代相傳,至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甚至有食客把爆炒豬血丸子列為五十個城市必吃的經典美食之壹。
寶慶豬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幹,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竈上讓煙火熏幹,煙熏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也有做壹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谷殼或木炭熏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幹後即可食用。
6、邵陽米粉
邵陽米粉的特點,就是它的米粉本身就很有特色,筋道很好有韌性,入口粗獷但不失細滑,吃在嘴裏特別的有嚼頭,並且是當天現做的。再就是它的蓋碼不是壹般的加工炒出來的,而是先把紅辣椒在油鍋裏熬成紅油後在加入肉壹起熬,壹直要熬到香氣撲鼻為止,還有就是米粉煮好後,不加清湯,全部用的就是那些豆腐、豬腸、牛肉等等潲子的原汁湯,潲子的分量也特多,吃起來真的好爽好爽!
邵陽米粉以回民米粉最正宗,又香又油又辣。呷完這碗米粉,妳就可能像醉酒壹般把持不住,妳只覺得它香辣得妳銷魂蕩魄,讓妳壹生都會念念不忘。火辣的邵陽米粉由於太具地方特色,壹直沒有走出邵陽,這讓無數在外的遊子牽魂掛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