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銅鏡
外國名字
銅鏡
木材組織
銅
定義
古鏡意為大盆,名曰獄。《說文》曰:“獄能取明月之水,因能順行,故以之為鏡。”三朝初獄為瓦制,以水為鏡,故古獄字旁無金。商朝初年開始鑄造青銅劍,後來劍的文字也有了金字。商周時期,雖然有了銅鏡,但瓦鏡依然流行。直到秦朝才大量鑄造銅鏡,因為鏡子在很多方面都比鏡子好,所以秦朝以後就不再用水做鏡子了。秦漢以後,鏡子的使用更加廣泛,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材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為最,鍍金銀,背面金銀,或鑲嵌金銀絲。隋唐以來,出現了各種有柄、有方的花紋。直到明朝末年,玻璃才被用作鏡子。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在民間盛行。直到民國初年,少數偏遠地區仍以銅為鏡。
結構
所謂銅鏡,大致可以分為鏡面,即鏡子的正面,可以照到;在鏡子的背面,有許多圖案和銘文鑄在上面;鏡扣,即在鏡背中央,有壹個孔用來系,可以用手拿,也可以系在鏡臺上;紐扣座,也就是紐扣周圍,靠近紐扣的裝飾部分。另外分為內區、中區、外區,也就是鏡背裝飾的各個部分;銘文帶指的是有銘文的部分,鏡上銘文指的是鑄在鏡背上的銘文。
形狀模式
銅鏡的形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向日葵形、盾形、瓶形、鐘形和桃形。裝飾紋樣有自己的時代特點:在殷商時期,常采用脈紋、平行線、多圈凸弦等;西周時期常采用重環紋、鳥獸紋等。在春秋戰國時期,山字圖案、鳳鳥紋圖案和扁果圖案經常被使用。到了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的鏡紋外,最流行的還有規則紋(博紋)、草葉紋、星雲紋、帶弧銘文、帶弧蝙蝠形柿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多采用動物紋、變形四葉紋、吉祥動物紋。在隋唐時期,使用了許多圖案,如瑞壽、申思、花鳥紋、寶相花、葡萄紋、海洋動物和十二生肖的圖像。由於五代以來政局的變化,銅鏡鑄造也具有明顯的時代差異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到了明朝,銅鏡的鑄造已經沒落,逐漸被實用的玻璃鏡所取代。
吳德軍十二宮鏡
描述:1983出土於四川省巴中縣。現為四川省博物館收藏,國家壹級文物。圓形,素色寬邊,圓形按鈕,菊花鏡按鈕座。鏡子背面的花紋從裏到外可以分為三圈。內圈是八卦圖案,中間圈是生肖動物,最外面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