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長江文化發展的現狀

長江文化發展的現狀

長江文化發展的現狀:

長江流域是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綜合競爭力及戰略意義最強的經濟區域。而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的文化遺產,是保護、傳承與弘揚長江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長江流域“***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背景下,為保護、傳承好長江流域文化遺產資源,長江流域各個城市在文化遺產的保護上相繼取得了壹定的成效,但也仍面臨壹些突出問題。

(壹)長江流域文化遺產保護取得成效

其壹,考古與學術研究成果豐碩。近年來,長江流域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諸多突出性進展。長江下遊以良渚遺址、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古遺址中絲綢實物或紡輪的進壹步發掘,長江中遊以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南安鄉湯家崗等為代表的古遺址中陶質或石質紡輪的發掘,長江上遊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古遺址中絲織品殘留物的發掘等,進壹步印證了長江流域在4000年前的中國早期絲綢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別是2019年至2021年,三星堆遺址的壹系列豐富的考古發掘,不僅為進壹步追溯長江流域,乃至中華民族的文化史、文明史提供了可能,而且為早期長江流域上中下遊的文化交流,乃至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支撐。隨著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等專業學術機構的建立,以及壹大批以長江文化為主題的學術研究的推出,為進壹步闡釋長江文化的歷史淵源、豐富內涵、時代價值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二,長江流域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力度加大。長江流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長江經濟帶11省市***有世界文化遺產14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0多處;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近1300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6000多項。近年來,長江流域各省市進壹步加大了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在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遵循規劃先行、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註重對文化遺產的立法保護。貫徹依法、提前、科學保護的理念,重視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建設,不斷健全文物保護體制機制,落實文物保護監管責任。統籌推動城鄉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劃定文物保護範圍,加強文物保護與管理。註重對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完善遺產保護的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數字化保護手段,加強文化遺產的展示傳播,加強文化遺產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其三,文化遺產旅遊項目開發力度加大。長江流域的重要節點城市,特別是成都、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地統籌城市、山水與人文等要素,推動產城景、農文旅深度融合,集文化遺產保護展示與旅遊於壹體,努力打造長江流域黃金旅遊目的地。壹是圍繞長江沿線文化遺產、文化景觀等開展重要遺址公園、生態公園的建設,以及對原有景區的提檔升級,如重慶皇華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武漢盤龍城遺址公園項目、南京九大“城市客廳”的建設等;二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註入活力,打造長江文化遺產旅遊項目,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如重慶烽煙三國文旅項目、武漢知音號遊輪項目、夜遊黃鶴樓項目等文化遺產旅遊項目的打造。

  • 上一篇:金絲楠木家具價格及優點介紹
  • 下一篇:難得壹見的清中期朱紅大漆刻灰書法抱柱對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