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陜西挖出壹青銅器,銘文還原歷史:我們誤解紂王3000年

陜西挖出壹青銅器,銘文還原歷史:我們誤解紂王3000年

上古史中,關於夏朝和商朝的記載非常有意思:夏和商兩個王朝的滅亡,幾乎是壹樣的。可是,不同時代的兩個王朝,歷史又怎麽可能壹樣呢?這壹相同之處,在夏桀與帝辛,兩位亡國之君身上,顯得尤為突出。比如:壹樣的孔武有力;壹樣獨寵「 ”禍水”妹喜和妲己;壹樣荒淫無道;壹樣因「 ”德行不佳”失了天下。3000年來,只要提起暴君,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夏桀與帝辛,接著就是秦始皇與楊廣。而他們失天下的原因,都是粗糙的歸結於「 ”仁義不施”。也就是說:壹百種病死,同壹種病因,這真的合適嗎?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殺妲己。 ——《史記.殷本紀》 《史記》用了絕大部分的篇幅,描繪了帝辛的各種不堪,並將帝辛個人問題,歸納為了殷商滅亡的主因。而對真正決定,殷商命運的牧野之戰,只是簡單地壹筆帶過了。那麽殷商,真的是因為帝辛,壹人無道而亡?那壹場疏漏的牧野之戰,又究竟發生了什麽。陜西挖出的青銅器,上面的33字銘文,給出了答案。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彜。 ——武王征商簋 這件青銅器,出土於陜西省臨潼縣,名為「 ”武王征商簋”,是壹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銘文的意思如下:周武王征伐商紂王,壹夜之間就滅亡了商朝,並在甲子夜清晨,占領了朝歌。之後第八天的辛末日,周武王在闌地論功行賞,將銅、錫等金屬賞給手下,他們用這些金屬,鑄造了祭器,紀念先祖檀公。請註意,周武王滅亡商朝,僅僅用了壹天時間而已。 當時的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商朝處於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崇拜鬼神之術、占蔔之道,當時的人心,往往是由占蔔兇祥結果決定的;「 ”仁義”是封建時代產生的先進思想,它又怎麽會提前數百年發威,滅掉奴隸制下的商王朝呢?因此,商朝的滅亡,是軍事行動上的大失誤,也正是如此,它才會「 ”壹夜之間被滅掉”。 紂克東夷而殞其身。 ——《左傳》 對於商朝的滅亡,《左傳》給出的答案,可信度更高:商紂王領導下的商軍主力,在征討淮泗壹帶的東夷,損失相當慘重,周武王趁機發兵朝歌滅商。這個原因,更加容易讓人接受,在當時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君臣、附屬關系,遠遠不如後世固化。商朝希望得到,東夷的魚鹽、金屬,那就去打東夷;西周看到朝歌空虛,那就趁機進攻商朝;決定國運的是國力的強弱,大小國是壓迫與反抗的關系,沒有太多道德上的牽絆。 紂無得武之備,故殺。 ——《墨子.其患》 墨子認為:商紂王調度無方,疏於防備,於是周武王乘虛而入,滅了商朝。這些說法,和武王征商簋上的銘文,都將商朝的滅亡指向了——牧野之戰,這麽壹場巨大的軍事失誤。當然,也只有軍事上的敗筆,才可以成就周武王,「 ”壹夜之間滅商”的偉業。如果單單是紂王壹人無道,那有微子、比幹等眾多賢臣輔佐,商朝是會漸漸衰弱,而不是「 ”壹夜被滅”的。 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牧誓》 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時,做了戰前演講:商紂王這個人啊,他喜歡聽女人的話,而對祭祀祖先不聞不問;放著好好的宗族兄弟不用,他偏偏要用那些流亡之士(未必是惡人,但壹定是出身貧寒之人);就是這些人,造成了商朝的衰弱,今天我們順應天意,滅了他們。周武王認為:不相信「 ”占蔔兇吉”是不對的,重用「 ”出身貧賤”的人也不行,這次征伐是有「 ”天意”支持的。這些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價值取向:重視占蔔、鬼神之說,奴隸制下等級森嚴,而沒有只言片語關於「 ”仁義”的說法,他們相信的是「 ”天意”。 這壹切都反映著,對於商紂王的誤解,已有三千年之久了。奴隸制下的商周之爭,更多是「 ”拳頭比大小,勝負爭資源”的問題。那個文字傳播,都只是依靠「 ”占蔔龜甲”做載體的時代,真正「 ”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時代,又怎麽會在廣大民眾中產生「 ”仁義”的觀念呢?因此,商朝的滅亡,絕不是商紂王壹人無道的結果,那個時代原本就是 *** 裸的「 ”弱肉強食”法則。只是後世儒家思想傳播較廣,「 ”仁義”觀念深入人心,進而將商朝的滅亡,歸納到了紂王的無道,借以警示後世之君。但「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任何壹個政權的滅亡,都絕不是壹個因素所促成的,更不是壹個人可以辦到的。

參考資料:

《史記.殷本紀》、《左傳》、《墨子》 本文系漢史鉤沈原創首發,歡迎關註,了解中國古代史~

  • 上一篇:不舍舊物情(壹)
  • 下一篇:青島膠南大竹山石有木,工藝品、古玩、水晶和玉器有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