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研究史前文化的收藏家糖人先生考證,尖底瓶既不是取水器,也不是節水器。仰韶居民沒有井。他們住在河邊,從河裏取水。就容量運輸而言,尖底瓶不適合大多數水容器。此外,張先生還有壹批十幾厘米高的尖底小瓶子收藏。這麽小的尖底瓶肯定不是用來抽水的。通過實驗發現,很多尖底瓶並不具備“把空瓶放入水中,它會自動沈入水中,裝滿水後,由於重心的轉移,瓶口會立起來”的功能。作為武器就更不可能了。且不說原始社會的人類有沒有這樣的哲學思想,單就尖底瓶的形狀來說,就有有耳朵的,也有沒有耳朵的。壹個沒有耳朵的尖底瓶,沒有重心的支點,不可能“正中間,滿後面。”張先生在研究中發現了甲骨文、和甲骨文之前的文化符號中使用尖底瓶的直接證據。在裝飾符號中,有兩個人雙手拿著壹個尖底瓶,在他們的手臂和所拿的尖底瓶下面,有壹個閥門。我們知道,琮是壹種禮器。這個裝飾符號表明尖底瓶是用作禮器的。除了用作禮器,張先生還有另壹個推測:要用作熱水瓶。古人特意把瓶子做成尖底,壹定是有特殊需要。尖底最突出的作用是比平底物體更容易插入軟質材料。根據發掘資料,仰韶文化居民居住的半地下窯洞,配有竈坑和保存火種的沙陶罐。竈坑具有做飯和取暖的雙重功能。坑內有燒過的灰燼,蓄熱性能極佳,可長時間保溫。仰韶居民為了在寒冷的天氣或夜晚飲用熱水,可以很容易地將裝有水的尖底瓶插入骨灰中。需要喝水的時候拿出來,喝完再插。因為是當暖水瓶用的,可大可小,有耳可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