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出現大約是在壹萬年前。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定居。日常生活的需要,如盛水和儲物,促使了陶器的發明。中國陶器分布廣泛,主要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類型,以彩陶為特征,又稱“彩陶文化”,源於半坡和廟底溝,裝飾紋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馬家窯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壹種文化類型,略晚於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黑陶是繼彩陶之後的又壹偉大發明。大約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出現了工藝獨特的蛋殼陶器。近年山東、河北仿品較多,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秦漢時期的陶俑是中國古代人物雕塑的巔峰,使制陶技術和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唐代的三彩陶器和明清的紫砂陶器都是中國陶器文物的重要內容,值得進壹步收藏和研究。
陶瓷,陶器和瓷器。傳統概念的陶瓷是指壹切以粘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的人造工業產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粘土的混合物經混合、成型和煆燒制成的各種產品。從最粗糙的土陶到最精細的精美陶瓷,都屬於它的範圍。其主要原料是矽酸鹽礦物(如粘土、長石、應時等。)取自自然界,所以它和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行業壹起屬於“矽酸鹽工業”的範疇。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國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具有獨特的意義。在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技術特點。英文單詞“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也有陶瓷的意思,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國是“陶瓷之鄉”。常愛銀
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術的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制作出精美的陶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的國家之壹,中國瓷器因其高度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推崇。
所謂陶瓷,是指以可塑性瓷土和瓷石礦石為基體,長石和應時為原料,經過成型、幹燥和燒制而成的產品,主要包括日用、藝術和建築用陶。考古發現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年)就發明了陶器。原始社會晚期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著相對固定的生活,對陶器有客觀需求。為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質量,人們逐漸通過燒制粘土來燒制陶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百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陶瓷品種。他們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長石、應時等傳統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擴展到非矽酸鹽、非氧化物的範圍,出現了許多新技術。美國和壹些歐洲國家的文獻已經把“陶瓷”壹詞理解為各種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的總稱。所以陶瓷的意義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過去狹隘的傳統概念。
到目前為止,陶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陶瓷是以鋁矽酸鹽礦物或某些氧化物為主要原料,按照人的意圖,在壹定的溫度和氣氛下,通過特定的物理化學過程而形成的某種類型的工藝巖石。表面可以上釉,也可以不上釉,有些陶瓷也有不同程度的半透明。整體由壹種或多種晶體或無定形膠結物、孔隙或熟料包裹體等微觀結構組成。
陶瓷工業是矽酸鹽工業的主要分支之壹,屬於無機化學工業的範疇。然而,現代科學是高度綜合和相互滲透的。從整個陶瓷行業的制造工藝分析,其錯綜復雜,牽涉面之廣,顯然不是單純的無機化學理論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