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三元塔公園的南面,有壹座新建的雷州石狗,被譽為南方的兵馬俑。數以千計的人聚集在展廳內外。它們的造型種類繁多,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雷州,別有壹番風味。
雷州最大的石狗高1.3米,重約800公斤,最小的只有10厘米高,重約0.5公斤。
雷州位於祖國大陸的最南端。古代是百越人在農村聚居的地方,如周的膠南、尚月、秦的項峻、漢代的徐聞、唐代的雷州等。俗民是雷州的先民。在生產力低下、愚昧無知的古代,他們無法解釋和制服自然界的奇異現象。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依靠萬物的形狀作為圖騰,並將其轉化為精神力量。他們長期生活在壹起,在生產生活中融合了各個部落的圖騰,形成了春秋時期的狗圖騰崇拜。
雷州古狗是雷州社會歷史和地域自然條件下多民族民間文化融合的產物,具有濃厚的宗教信仰。經歷了從“圖騰崇拜”、“吉祥消息”、“守護神精神”到“主人寵物”的演變,形成並發展成為雷州獨具民俗特色的石狗文化。
在石狗上雕刻祥雲雷紋,是雷州先民對雷神文化崇拜的繼承和發展。
展廳展出的雷州石狗,是從雷州各城鄉收集的時代和地域的典型。最大的有1.3米高,重約800公斤。最小的只有10厘米高,重約0.5公斤。它的造型千奇百怪,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有擬人的,有文與武的區別。它是多樣的,生動的。特別是巨大的生殖器顯示了男性的陽剛之氣,反映了古代雷州先民為了繁衍後代而進行懲罰的欲望。
七彩雷州石狗
隨著歷史的發展,石狗的形象雕刻技術從簡單粗糙到剛健飄逸,寓意與快樂並重,體現了雷州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的藝術創造,是雷州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
雷州石狗歷史悠久。在科學繁榮的今天,雷州城鄉,尤其是偏遠山村,依然供奉著石狗。崇拜石狗的意識還是很強烈很濃重的。但大多數村落只是把石狗作為壹種民俗文化來傳承和欣賞。
雷州石狗天下第壹,雷州石狗文化舉世無雙。由於歷史原因,對周邊地區和國家產生了普遍影響,起到了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
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間石狗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廣泛征集具有文物價值的石狗,建立雷州石狗文化展覽館,為研究雷州石狗提供珍貴資料。雷州民間石狗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這壹奇葩民俗更加光彩奪目。湛江不僅有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當地各種漢族民俗文化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雷州石狗堪稱“天下第壹”。在雷州,無論走到哪裏,無論是博物館、村口、古道、巷口、門口、水口還是古墓神龕,都能看到或坐或蹲或蹲的石狗雕像。可以說,只要有建築,有門,就有石狗雕像。我們知道,雖然忠誠的狗經常被用來守衛家園,石獅是最常見的守護神,但用石狗來代替卻很少見。但在雷州,很少有石狗駐守門口。
據說雷州石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從黃河中下遊南下的黎、遼、瑤、童等少數民族是居住在雷州的早期先民。由於文明和生產力的落後,雷州先民需要依靠某種物種作為圖騰來祈求庇護。當時瑤族信仰狗為祖先,石狗成為圖騰符號,壹直傳承到瑤漢同化。
在雷州石狗展廳,我們看到了從民間征集的200多只不同年代的石狗,造型各異,風格各異。由於長期受風雨侵蝕,它們或呈灰色,或呈靛藍色,但仍栩栩如生。據館長介紹,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石狗屬於先秦時期。自秦漢以來,各個朝代的石狗都有出土。
據說雷州有15000到25000只古石狗,被稱為“雷州兵馬俑”散落在漢族民間。雷州的石狗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有地域型、時代型、時代地域型;有原語類、抽象類、具體類、個性化類;有文學形象,也有軍事形象。不同時代的石狗各有特色,層次分明,從簡單到粗獷,從素雅到典雅。它們形狀的演變和發展反映了壹個時代雷州的社會文明和人們對德福的崇拜。比如秦代的石狗,輪廓粗糙,方方正正,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天地之說的認同。漢代的石狗,簡單抽象,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
雷州石狗是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雷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級文化部門高度重視這壹厚重的漢族傳統文化遺產,積極做好各項保護工作,不僅廣泛收集民間留下的石狗,還組織專家研究整理相關文獻,讓石狗文化在雷州大放異彩。2004年,雷州石狗被列入中國民族民間保護工程首批18試點項目。目前正在建設大型石狗園展廳。屆時,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湛江就能領略到完整的雷州石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