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美人龕裏的水月觀音像是壹個如意的坐姿,壹只腳翹起,另壹只腳放下,呈現出壹種優雅飄逸的半交錯狀。她戴著皇冠,手腕上戴著手鐲,胸前戴著珠子。右手持絲帶,手臂放在弓起的右膝蓋上,左手放在左大腿上。面部端莊秀麗,表情穩重平和,優雅自然,極具藝術魅力。
千河萬月傾祠堂——元代青花瓷窯洞水月觀音像賞析
千河萬月傾祠堂——元代青花瓷窯洞水月觀音像賞析
千河萬月傾祠堂——元代青花瓷窯洞水月觀音像賞析
其次,觀音菩薩的道場是普陀的珞珈山。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詳細描述了普陀珞珈山的景色:中國的南海岸有壹座山...山東有壹條險峻的山徑,巖谷正在衰落。山頂有壹潭,其水從鏡中流出,環流繞山而進南海。水池旁有壹座石廟,可以看到菩薩來來往往。為了表現普陀這塊神聖的土地和水月的詞匯,這件作品大膽地揉合了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壹千多年來雕塑藝術中積累的壹些中國元素。先用石窟在短距離內收集了十余座大小不壹的險峰,再用特寫和塑料粘貼的方式詳細描繪了菩提樹、玉瓶和南海潮。由此,水月禪心的主題被成功地推向了佛國的浩瀚海天,讓人仿佛置身於環境之中。
第三,是技藝高超的瓷雕非常巧妙地運用了藝術對比。首先是黑白對比。為了模擬洞穴的石頭顏色,洞穴壁龕特別使用了黑灰色的瓷土;另壹方面,觀音大士是由極其精細的瓷土制成,並覆蓋著厚厚的蛋清釉。這使得黑色更暗,白色更白。第二是厚度對比。為了使石窟外部酷似島上的懸崖峭壁,工匠們大膽豪放,力求粗糙;而觀音菩薩則在面部表情和衣著上極其細致。這也使得粗的越粗,細的越細。第三是縱向比較。在表現海天環境的時候,作者放縱了自己,以至於壹點點奶油般的釉汁濺到了山峰和壁龕的內壁上,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用鋒利的刀和流暢的筆的創作狀態。但是細節上,比如人物的眉毛,寶冠的飾品,衣服的褶皺,都是極其收斂的。這樣,垂直越垂直,接收方接收的就越多。雖然這種極強的對比手法屬於藝術創作的基本手法,但只有天才大師才能運用自如。
最後,是窯口的宋元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發展水平。雖然元代青花瓷比宋代略遜壹籌,趨於厚重,釉色失傳,但這種蛋清釉、釉色失傳的青花瓷恰恰成為了元代瓷器的標誌。元代青花瓷,尤其是蛋清釉瓷器,細膩如凝脂,溫潤如玉。常因官署、太璽、東衛等官方機構的題字而被視為官窯瓷,稱為官釉瓷或官窯瓷。其實元代官瓷本質上還是青花瓷。除了碗、盤、碟、高足杯等小器皿外,還有長頸瓶、玉壺春瓶、偶座耳瓶、獸銜圈罐,以及竈、F、水壺、註盒、硯滴、筆筒等類型。佛教和道教的雕像在國內外都很有名。
觀音崇拜在宋元時期已經深入人心,元朝統治者對各種宗教的包容政策,尤其是對佛教的崇拜,無疑極大地促進了雕刻藝術的繁榮,這座觀音洞神龕觀音無論從構思新穎奇特的角度,還是從工藝精湛的高度,還是從胎釉顏色的細膩潔白程度,都可以證明崇拜者非富即貴。元代帶龕觀音在龍泉窯青瓷中十分常見,而景德鎮窯青瓷極為罕見。因此,雖然蛋清釉洞觀音像的背景峰和菩提枝略有破損,但仍是極為難得的藝術品。
千河映千山月,壹路照盡月。這就是水月觀音要演示的著名的佛家月光映千河禪定。而這種詩意的授課方式也是水月觀音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