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青銅器有哪些著名的器皿?

青銅器有哪些著名的器皿?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壹起來看看著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壹家的農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

四羊方尊

在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獨特的造型而引人註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壹例。它的造型動靜結合,寓雄奇於秀美之間,可謂巧奪天工。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設計成四個大卷角羊,增加了變化,在寧靜中突出威嚴的感覺。方尊的邊角及每壹面的中心線的合範處都是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範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同時也用以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感,增強了造型的氣勢。

毛公鼎

西周晚期器物。道光末年出於陜西省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完整的冊命。***五段:其壹,此時局勢不寧;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著重申明未經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大克鼎

大克鼎為西周後期著名重器,清光緒年間出土於陜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銘文前段14行有陽線格欄,後段格欄制範時除去。銘文用筆厚重質樸,筆勢遒勁雄偉,形體舒展、挺拔,雖用圓筆,也有其偉岸與雍容之態度。“大克鼎”出土於清末金石學和金石書法鼎盛時代,故其銘文書法在當時倍受推崇。

蓮鶴方壺

河南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分別收藏有壹件蓮鶴方壺。這兩件蓮鶴方壺原本是壹對,它們碩大的器形、優雅的曲線、純青的工藝、精美的紋飾,尤其是頂端盛開的蓮瓣之中挺立展翅欲飛的仙鶴,清新雋永,令世人嘆為觀止。然而,這對蓮鶴方壺的發現、收藏和流傳,卻有著曲折傳奇的經歷,方壺的背後,也蘊含著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內涵。

戰國編鐘

1978年夏天出土於湖北隨縣(今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戰國早期曾國君王曾候乙墓。這是壹種打擊樂器,供古代宗廟祭祀和宴請賓客時使用。全套編鐘包括鈕鐘19件,甬鐘45件,外加楚惠王贈送的壹件鐘,***65件,總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編鐘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鐘架上。鐘上均鑄有篆書銘文,***二千八百余字,其內容全面地反映了戰國時期我國樂律學達到的高度水平。

長信宮燈

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宮燈燈體為壹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宮燈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壹手執燈,另壹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後(劉勝祖母)的長信宮,故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壹足踏飛燕著地。壹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壹只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淩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 上一篇:陳情令:美男子排名,魏無羨難擠進前二?雙魁是誰?
  • 下一篇:香煙的保質期有多久,過了保質期會壞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