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

中國篆刻:是將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雕刻(包括鑿刻和鑄刻)結合起來制作印章的藝術。它是壹種獨特的雕刻藝術,以石頭為主要材料,以雕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現形式,從中國古代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

自明清學校篆刻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但明清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較高的藝術性為篆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篆刻的藝術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古璽是古璽,大多屬於戰國時期,也有春秋時期的遺物。古代印章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那時候不分等級都叫海豹。

印章有兩種:朱文(凸字,也叫楊雯)和柏文(凹字,也叫殷聞)。古代印章的形狀和大小不壹,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特殊形狀。內容包括官職、姓名、吉爾吉斯語、蕭格局。古代印章是精工制作,或鑿或鑄;印章精細,構圖生動。朱文熙的邊欄有些寬,白文熙有很多有界的方塊。還有壹枚古篆與朱相間,也很獨特。可見當時印章的制作已經成熟。

秦漢時期是尹喜發展的空前輝煌時期。在漢朝,除了皇帝的印章,其余的都叫印章。在官印中,有的稱為印或封,在私印中,有的稱為信印或信封,印章壹詞由此而來。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印章,基本上沿襲了漢印的形制。南北朝時期,紙被廣泛使用,於是出現了新的篆刻方法,篆泥法開始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用朱砂制成的印泥來篆印,稱為吸朱制。

隋唐五代的官印,壹直到宋元時期,都有所放大,與朱文壹爭高下。印刷文曲來回彎曲以填充印刷表面的間隙。到了宋代,它發展成為九折篆書,失去了傳統篆書的優美法度。

隨著清代金石學的盛行和歷代金石學文物的大量出土,許多學者致力於這些文物和古文字的收集、研究、書寫和傳播,從而拓展了篆刻家的視野。清代篆刻流派之多,前所未有。

篆刻的切割方法包括基本切割方法和輔助切割方法。基本刀法是沖刀法和切刀法,輔助刀法是用來幫助填補沖刀法的不足,種類繁多,名目繁多。

其傳承的意義在於,中國篆刻不僅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和結構,而且在壹寸見方的篆刻、展示技藝、抒發情感中突出自由酣暢的藝術表現,深受中國文人和普通百姓的喜愛。篆刻作品可以獨立欣賞,廣泛用於書畫。

2009年,中國篆刻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上一篇:陳德鴻出名時壹幅畫賣數萬,落魄後無人問津,擺攤賣怎樣了?
  • 下一篇:馬未都:壹個人是否成熟,主要看這3點,沒有的話會怎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