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尾有無名氏所書的壹段“韓熙載行實”;卷後有南宋史彌遠“紹勛”葫蘆印,清代宋犖鈐“商丘宋犖審定真跡”壹印。拖尾有行書“韓熙載小傳”,後有元代班惟誌泰定三年(1326年)題詩,又積玉齋主人題識。後隔水清代王鐸題跋,後有“蕉林居士”、“緯蕭草堂畫記”等收藏印,明代王鵬翀、孫承澤、梁清標等鑒藏家的鈐印。又有乾隆皇帝長跋及清內府諸收藏璽印。 南宋權臣。字同叔。明州鄞縣人。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及第。開禧三年(1207)﹐韓侂胄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史彌遠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與楊皇後等密謀\﹐遣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園槌殺韓侂胄﹐後函其首送金請和。史彌遠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獨相宋寧宗趙擴十七年。
嘉定十三年(1220)﹐皇太子詢死﹐次年﹐皇弟沂王之子貴和立為皇子﹐改名竑。史彌遠權勢熏灼﹐竑心不能平﹐曾書字於幾曰:“彌遠當決配八千裏”﹐又呼彌遠為“新恩”﹐意他日當將史彌遠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或恩州(今廣東陽江)。史彌遠大懼﹐潛謀廢立。從越州求得宗室子趙與莒﹐賜名貴誠\﹐立為沂王後﹐亟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寧宗死﹐彌遠矯詔擁立貴誠﹐改名昀﹐是為理宗﹔封皇子竑為濟王﹐出居湖州。寶慶元年(1225)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謀立濟王趙竑未遂﹐史彌遠派人逼竑自縊﹐詭稱病死。自此又獨相宋理宗趙昀九年。史彌遠兩朝擅權二十六年﹐他以宣繒﹑薛極為肺腑﹐王愈為耳目﹐盛章﹑李知孝為鷹犬﹐馮為爪牙﹐專擅朝政﹐權傾內外。薛極與胡﹑聶子述﹑趙汝述﹐依附史彌遠﹐最為親信用事﹐人謂之“四木”﹔李知孝與梁成大﹑莫澤﹐為之排斥異己﹐不遺餘力﹐人目之為“三兇”。廷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夢昱等群起論之﹐皆遭竄逐。史彌遠等人﹐對金壹貫采取屈服妥協的政策﹐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權納賄﹐貨賂公行。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壹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史彌遠壹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紹定六年(1233)病死﹐追封衛王﹐謚忠獻。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天府廣記》、《春明夢余錄》的作者孫承澤。
孫承澤字耳泊、號北海、又號退谷。生於明萬歷二十壹年(1593),崇禎四年登進士,清順治十年“休至”,卒於康熙十五年,終年八十四歲(閻崇年《孫承澤生年考》)。他祖籍山東,十五世紀初,明成祖命戶部遷徙山東青州等府民隸上林苑(時在北京南苑),所以,到孫承澤這壹輩,也算是“老北京”了。孫承澤在順治年任吏部左侍郎時,題奏保舉大學士陳名夏擔任吏部尚書。順治以侍郎保舉閣臣,有違體制,認為孫另有所圖,心術不端。之後,便有孫承澤“引疾乞休,(上)允之。”孫承澤“退休”後,便在梁家園以北這片高崗地區建別墅名孫公園,以著書立說二十余年至終。此時,他在京西也建有別墅,名“退谷”。京西櫻桃溝原名退谷即由此得名。 抗戰勝利後,張大千曾壹度借居在北京頤和園內。他打算在北京定居,其時正巧有壹清王府房屋出售,張大千看房後很是滿意,便與房主談妥了價錢,交付了定金。
某日,張大千從壹位古玩商的口中得知,《韓熙載夜宴圖》被北京玉池山房(老板馬霽川)購得。張大千聞訊後想買下這張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乃國畫之粹,稀世珍寶,被歷代帝王珍藏。末代皇帝溥儀將此畫帶至東北長春偽滿宮中,抗戰勝利後,偽滿宮中失散的珍寶有壹部分流散於民間,《韓熙載夜宴圖》便在其中,輾轉流落到北京玉池山房。當日晚上,張大千來到北京南新街壹位姓蕭的朋友家中商量,那朋友的兒子蕭允中是張大千的學生,朋友讓他陪張大千前往玉池山房 。馬掌櫃索價500兩黃金,張大千答應了,又風風火火地帶著畫卷再至朋友家,與朋友再次同賞這件稀世名畫,認定這幅《夜宴圖》絕對是真品,不是贗品。張大千決定暫緩買王府的房子,先買下《夜宴圖》。他有壹枚印章,文曰“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加蓋在圖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