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為什麽顧景舟壹生都沒有做過鍋?

為什麽顧景舟壹生都沒有做過鍋?

如果妳想知道道路,妳必須知道先知的歷史。

“澤長流遠,山高因積石。”

那些不懂紫砂壺之美,不懂陶瓷作品精神的人,被名利迷惑,迎合浮躁的市場,在乎“職稱”,爭搶“名氣”,所以能忽悠壹時。

但壹個負責任的紫砂藝術家,壹個真正的行家,只有對自己的作品“過不去”,精益求精,不到壺精不罷休。

被譽為紫砂界“壺藝大師”的顧景舟是現代紫砂史上的大師。他壹生有數不清的傑作,雖然身價千萬,但仍被後人爭搶。

更有趣的是,顧景舟做了這麽多鍋。

為什麽不直接做壹壺呢?

當時的紫砂大師顧景舟只拜清朝的邵大亨。"在賈青路之後的150年裏,沒有人超過他."他把國寶級的正版《大亨only》放在家裏幾個月,他愛不釋手,壹遍又壹遍的演繹。或許是他太執著於經典,沒有輕易上手。可能是他對藝術要求太嚴格,沒有隨意下手。也許他太老了,無法擺脫它。也許是為了留下來。時過境遷,顧老已死。人們所期待的應該是古老的《周靜紀誌》重現,這已經成為紫砂界的壹大遺憾。大亨的《扣扣之壺》原作現藏於上海白佛苑,成為民族藝術的寶庫。

《宜興縣誌》記載的金壺是壹種叫“多枝”的茶壺。“多智”是壹種獨特的茶壺形狀,看起來像許多球體和半球堆疊在壹起。因為“多”在漢語中有連疊的意思,所以這種茶壺叫“多之”。《宜興縣誌》記載的壺之所以價值連城,壹個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興制壺大師邵大亨之手。

還有,清代高希的《明胡碩》說:“邵大亨導演不樸素雅,擅古色古香,力求追趕古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壺齊肩肚寬,骨肉亭勻,雅俗相賞,無知者譏笑,知者說從後。註意,權出於自然,若生成,長註尤古。口蓋直而緊,雖然不用擔心會從瓶蓋上掉下來。口厚而窄,以防遺漏,氣孔外的內錐較小,如喇叭,故無嗆人之弊。”

以前有句順口溜說“說話不要吹牛,先跟漢瓦說壹說,跟經典比壹比,來個真假鍋功夫。”

任何紫砂大師都是從制作傳統壺和模仿名家壺開始的,顧景舟也不例外。

顧景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出了名。後來又被請到上海仿制古壺,仿制功力之高,真假難辨。

顧景舟只崇拜清代的壹代宗師邵大亨,認為“賈青道後150年無人能及”。

上世紀80年代初,宜興蜀山出現了壹個叫潘的大亨。年輕壹代的潘為了鑒定真偽,請了宜興紫砂二廠的工藝美術大師來家裏鑒定,並提出壹壺換兩壺許的上品當是邵大亨真品。後來,徐漢棠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師顧景舟。當顧景舟看到這個鍋時,他愛不釋手。贊美是壹種稀有的財富。他在家裏放了幾個月,愛不釋手,讀了壹遍又壹遍。

後來此事被潘家後輩知道,壺也就沒換了,立即歸還收藏。1986年,潘氏家族的年輕壹代想蓋房子,卻因為經濟拮據不得不賣掉祖上的“大亨”。曾在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工作的許以3萬元的高價買回,幾乎動用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兩年後,有人想以7萬美元買下它,打破了半個世紀前英國皇家大英博物館以2萬美元買下宜興著名紳士褚南強收藏的壹件明代開春缺蓋壺,卻被徐石以“當珍品到了收藏者手裏,其價格會轉化為文化價值,100萬美元也賣不出去”為由拒絕。

許酷愛收藏紫砂藝術品,在此期間結識了著名畫家、紫砂收藏家先生。在的鼓勵下,許於1984辭去公職,到宜興紫砂二廠工作。1985年,時任紫砂二廠廠長石倡議成立紫砂協會,並在滬舉辦宜興紫砂民間收藏展。1987年,全國首家自籌資金、民營經營的茶具展廳“海斯壺&家具館”成立,大亨壺成為鎮館之寶。

然而時過境遷,直到顧景舟去世,人們所期待的由這位大師重現的“周靜吉誌”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這成為紫砂界的壹大遺憾。

去世前,顧景舟專程到上海“再看壹眼大亨的鍋”,這是最後的癡情。

無論是膜拜經典不易,還是對藝術要求隨便,又或者是年紀大了做不下去了,顧景舟都愛“大亨”這個鍋,但經過反復演繹,始終沒有臨摹。

這從另壹個角度反證了“大亨”壺的王者精神,揭示了紫砂大師的嚴肅性。

紅色瓷器

轉中紫砂實力派

  • 上一篇:青島機場住宿攻略2015青島機場酒店
  • 下一篇: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那“世界首善”又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