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生於浙江余姚樟樹鄉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高家村),祖上於 “靖康之難” 時,自汴京(開封)南遷而至。順治十八年(1661)入籍錢塘(杭州),補杭州府學生員。康熙三(1664)隨父古生公遊學京師。因父不久亡故,遂以賣文自給。新歲為人作春帖子,自為句書之。康熙八年入太學,得以初覲康熙,皇上喜其壹手 “ 王字 ” ,好其理學文章,欽賜撥取,旬日中二試皆第壹,記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從此踏上仕途,進入皇宮大院。官至禮部侍郎。精鑒賞,收藏名跡,與孫退谷(承澤)相埒。所著江郁銷夏錄,亦與庚子銷夏記同工。工書,尤善鐘、王小楷。畫有仿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擬徐賁枯木竹石圖、仿宋克山水軸,又有絲綸垂釣圖,均精妙。有清吟堂全集。卒年六十,壹作五十九。
至康熙三十六年,高士奇的仕途生涯可以說已基本結束,余下的只是與康熙的情誼而已。
常言道: “ 人壹走,茶就涼 ” 。可是,康熙對親政後自認的並非兩榜出身的老師高士奇,卻總是那麽情意綿綿,念念不忘,充滿著真摯的關愛呵護,是史所罕見的。
康熙三十二年( 1693 ),高士奇第壹次在籍賦閑。康熙於四月十六日賜高士奇手敕壹道: “ 朕少年最不喜參,爾所素知。只為前大病,後賴此藥復元氣。所以,使人到長白山覓得八九寸長五六兩重者十余根,上好者數斤,念爾江湖遠隔,苦楚頻躬,想是未必當年氣相也。故賜南方所無蜜餞人參壹瓶,上好人參壹斤,土木參二斤。爾當寬心自養,不必多慮。 ”
七月,賜高士奇禦扇壹把,上有禦制詩壹首: “ 故人已久別三年,寄語封書白日邊;多病相鄰應有意,呤詩每念白雲篇。 ”
康熙三十七年( 1698 )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賦閑。賜禦制詩壹首: “ 廿年載筆近螭頭,心慕江湖難再留;忽憶當時論左國,依稀又是十三秋。 ”
康熙三十八年( 1699 )三月,康熙賜高士奇 “ 忠孝節義 ” 的禦篇壹幅。
同年 , 康熙第四次南巡 .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莊接駕 . 康熙禦書 “ 竹窗 ” 相賜 .
康熙四十年八( 1701 )康熙賜高士奇聯壹對,上禦書: “ 忠為表,孝為裏;言有物,行有恒。 ”
康熙四十壹年( 1702 ),康熙擢升高士奇為禮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駕,隨康熙巡視江南。南巡後,高士奇又隨駕入京。第三次居寓於大內直廬。二月後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 1704 )正月,康熙諭祭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高士奇壹道。遣浙江等處承先布政使加三級郎廷極為代天禦祭的欽差。康熙親制悼詞,並禦書悼聯: “ 勉學承先誌,存誠報國思。 ” 賜謚號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