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來葵潭壹帶潮人的婚俗,新娘來時男方的人也要回避,但新娘踩的是瓦筒。瓦筒就是將瓦楞反向疊合而成的圓筒,裏面放百合、甘草等吉祥物,寓意百年和合,陰調陽順。踩時還要從新郎腋下鉆過去,寓意是在丈夫的庇護下比翼(腋)雙飛。潮俗還有跨過門檻底下“火煙”的,俚謠這樣唱:“娘今大步過火煙,跨過火煙上廳堂,廳堂鋪氈***結彩,阿娘享福萬年春。”
又有畬歌這樣唱:“新娘移步到廳邊,身穿裙袍桂鳳枝。娘去伴君娘蓋世,壹對鸞鳳天送圓。移步登輿,麒麟到此。壹到妳家,旺夫益子。天生結就好日期,娘上花轎合佳期,食到天長***地久,夫雖婦隨到百年。”
實際上婚禮只是婚姻的序幕,婚姻的最大目的還是傳宗接代,所謂“上以祀宗廟,下以繼後世”是也。圍繞這壹目的,婚禮往往有諸多求子活動,最常用的是“麒麟送子”事象,包括麒麟送子燈和圖等。“麒麟到此”也被潮人當成祈子方式使用著,而且觀念中所祈求的還是男孩。然而我要說的是,“麒麟到此”來源於畬族,本義並非祈子。但當它被錯誤和反復使用之後,也變成了祈子習俗了!
麒麟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壹種祥瑞動物,具有統壹與太平的象征意義。人們多以麒麟比喻傑出人物,稱聰明的小孩子為“麒麟兒”。“麒麟送子”的來歷還與孔子有關。相傳聖人出生時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故民間的“麒麟送子圖”往往兩旁還刻有“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的對聯。
但“麒麟到此”並不同於“麒麟送子”,其語義是說,有麒麟或吉祥降臨。畬族將始祖盤瓠稱為龍麒,象征著勇敢和勤勞。“鳳凰到此”的語義則是有鳳凰或祥瑞到來。來幹什麽?畬族對此有個傳說:古時盤阿龍放生了壹只鳳凰,鳳凰於是送給阿龍三根羽毛並滿足了他有食有衣有媳婦的三個願望。龍麒和鳳凰都是畬族的圖騰,鳳麟貼表達的實際是壹種圖騰意識。畬族對此非常清楚,從來不將其當作祈子的事象使用。
潮汕對“麒麟到此”也有傳說:羅通在掃北時,逼死了深愛他的番邦公主竇儂。竇儂公主被葬於麒麟山下,唐王李世民壹怒之下不準羅通再娶。後經程咬金求情,將壹傻女許配給羅通傳續香火。迎娶時經過麒麟山,竇儂公主在閻王的幫助下將陰魂附在傻女身上,使其具有竇儂公主生前的容貌與聰慧。也就是說,“麒麟到此”原意並非祈子而是祈貌,是祈求娶到象竇儂公主壹樣美麗能幹的媳婦。
我深信“麒麟到此”習俗在傳播時曾被誤解了。但為什麽會被誤解呢?是漢族移民望文生義還是畬族秘而不宣呢?如果是後者,是不是意味著歷史上漢畬間的通婚融合——從而形成了閩南人——並未如假想的那樣廣泛地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