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石渠寶笈》是什麽玩意?為何如此讓人瘋狂?其實,它是乾隆、嘉慶年間皇宮所收藏藝術珍品的壹份底單。有了它,人們才真正知道乾隆、嘉慶的宮殿裏究竟藏了中國寶貝?故宮的這次展出,不僅別出心裁,更下足血本,真是壹次“抖家底”式的展覽。 對於普通的收藏者來說,若偶然得了壹個好寶貝,壹定是展示給好友或貴客,其余時間,會秘藏不宣。可若收藏到壹定級別,心態可能發生壹些改變。對乾隆來說,正是如此。 乾隆對藝術的癡迷與苦戀,似乎很難為常人所想象。在歷經康熙、雍正的苦心經營後,乾隆時期的大清朝,國勢強盛,國運昌隆,讓這位皇帝有了搞文藝的本錢。他自己便是詩人、書畫家,生平所愛,就是搜羅天下珍藏。 在乾隆看來,這些字畫古玩是人生難遇的戀人,為她們金屋藏嬌,也是人生的幸事。當他收集到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後,便將這三件書法瑰寶放在養心殿的暖閣中,將其房間改名為“三希堂”,以便平時賞析臨摹。 乾隆的藝術藏品有中國呢?這恐怕是壹個難以估算的問題。僅就瓷器而言,最近幾年,以超過億元天價拍賣的乾隆朝瓷器,就有不少,如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乾隆禦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等。當然在乾隆眼裏,這些如今的天價寶貝,應是平常之至。甚至連有年頭的寶貝,可能乾隆爺也不放在眼裏。 二0壹四年,壹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二.吧億元之多,在拍賣市場上出盡風頭。乾隆當年卻留下這樣壹首詩:“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采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可見,他只是將其看作壹個不錯的杯具而已。至於乾隆收藏的字畫,放在今天,其價值肯定是讓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今天收藏家們的苦惱,或是缺錢收購,或是有錢無貨,對乾隆來說,最大的苦惱,卻是難以統計,難以甄別。到底自己手上的哪些東西是好東西,哪些寶貝值得留給後世珍藏?為了搞清楚這兩個問題,乾隆派人造冊登記,於是就有了《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兩大巨著。所以說,這兩個集子,在最初編修時,不過是乾隆對自己書法和繪畫藏品的壹個登記與說明而已。 不登記不知道,壹登記嚇壹跳。《秘殿珠林》《石渠寶笈》自乾隆八年(壹漆四三年)開始編修,歷時漆0余年,才將清宮所收的字畫古玩,基本清理完畢。《秘殿珠林》收集的作品主要是宗教主題字畫,而《石渠寶笈》則題材廣泛、種類繁多。 《石渠寶笈》***分三部,有初編、續編和三編,分別成書於乾隆十年(壹漆四5年)、乾隆五十八年(壹漆9三年)和嘉慶二十壹年(壹吧壹陸年)。“石渠”取自漢代未央宮中的“石渠閣”,為當時皇家的藏書之所。乾隆以此名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傳統的景仰和追溯。整部書中,收錄清宮所藏書畫精品數萬余件。最難得的是,對藏品的價值進行了嚴格鑒定,分為上下兩等,將精品挑出,列為上等,詳細登記。如此壹來,《石渠寶笈》就從簡單的“管家簿”,變成後人整理書畫藝術的珍貴史料,可謂種豆得瓜。 今日的收藏家對《石渠寶笈》格外重視,拍賣會上只要出現登記在冊的藏品,往往就是天價。 乾隆對傳統文化的愛好與推崇,總是跟其政治苦心糾纏在壹起。乾隆五十九年(壹漆9四年),在談到續編《石渠寶笈》的用意時,他特別強調,這些書畫不是玩賞的對象,而是教導百姓的教科書。“是豈可與尋常墨跡相提並論,以為幾暇遣玩之具哉?”無論是組織編修《四庫全書》,還是《石渠寶笈》,乾隆都是為了統壹文化傳統,為子孫統治的長治久安而考慮
上一篇:魔獸世界懷舊服:為什麽有人有極品裝備,卻穿壹般裝備打副本?下一篇:中國護航艦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