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東山塔峪東明寺

東山塔峪東明寺

福建最南端的漳州東山縣,是福建第二大島嶼縣,由主島和67個周邊島嶼組成,總面積248.34平方公裏,比廈門島大三分之壹。東面有壹個近似“地球”形狀的島嶼,面積近1平方公裏的島嶼叫東門嶼。

?明朝嘉靖五年(1526),福建參政巡海權蔡超,到銅山(東山島),渡海在東門嶼建七層文峰塔,故東門嶼又稱塔嶼。建塔時,相傳北澳山中有壹朵鮮艷多彩的祥雲在海面上閃耀,故稱“佛之澳”。“佛的澳門”不僅充滿佛光,更充滿靈泉。前人設“文峰寺”拜佛,後毀之。如今,這裏有壹尊明代雕刻的四面佛像,清代中華文廟大學士蔡新在上面題寫了“九靈”二字。

土地是莊嚴的,幸福的,深情的。1987年,漳州南山寺法師石(東山)帶僧僧下海,在此聖地建草,復辟曠野,擴建東明寺,建築面積6000余平方米,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佛寺建築群。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自提名東明寺,作為此寺是佛教“東海明珠”的信物,並為正殿題寫了“最佳參謁”的匾額。東明寺繼承了南禪少林林佶的真跡,為李玟雪峰南山飲雲派所派。是廣州光孝寺傳授的,也是別人接受的。

東明寺天王廟前是海,這也是東明寺的壹大特色——全國最低的寺廟,海拔只有60多厘米,離海的距離只有1米,幾乎等於海平面。但即使是這麽低海拔的寺廟,大浪也侵犯不了它的正面,強風也動搖不了它的根基。這些年來,無數次的地震、海嘯、風暴、暴雨就在寺廟前面襲來,什麽都不能動。天王廟前的壹口井,名為“平湖泉”,是水質甘甜的淡水,多年不會幹涸。離海這麽近的地方有淡水是很少見的。天王廟右前方有壹臥佛壇,壇內供奉壹尊釋迦牟尼佛臥佛像,長3.3米。整個臥佛由壹塊漢白玉雕刻而成,面容慈祥,神態安詳。東明寺住持石禪師在擴建寺院時大慈大悲地數著緬甸,100多尊玉佛回寺朝拜。現在寺裏的佛像都是玉雕的,是全國最好的。

東明寺的佛經亭收藏了大量的佛經。寺內完好保存著明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二十九日,壹位叫石子祖會的和尚用舌尖刺血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國內禪學學者的無價卷軸。藏經閣裏還供奉著壹尊玉佛,是釋迦牟尼佛少年時的塑像,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在東明寺附近,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碑文,都與佛教有關,如“化為清凈”、“浸於法雨”、“海空為道”、“感岸”等。草、隸書、楷書、梵文等字體大小不壹。在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靠海的石壁上壹個巨大的“佛”字,使得東明寺的佛教聖地主題壹覽無余。

壹個摩崖石刻讓我幻想了很久。“樂舍”二字我沒有深入閱讀,但碑文“長林寺佛道碑文”是清楚的。誰是道家?張穆,漳州平和人,文武雙全,交遊廣泛。明朝崇禎四年(1631年),在平和縣龍丘巖創建並居住。崇禎末年,創建長林寺。康熙十三年(1674),農歷七月二十五日,鄭明軍殘部和佛教弟子聚集在詔安官陂長林寺,以血盟誓,正式成立反清復明秘密組織天地會。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武俠片中神秘的“天地會”幫,史書原著中有記載,實際存在。這片土地上仍有痕跡存在於我們周圍。記得看央視拍了壹個紀錄片視頻,講的是東山“天地會”的足跡。其實地方就不說了,東門峪的東明寺就能清晰的看到天地會創始人的遺跡,還有摩崖石刻可以研究。其實這也是我去東明寺的主要原因。

  • 上一篇:黃華麗產於哪裏?
  • 下一篇:中國四大博物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