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是如何被發現的?有何藝術價值?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是如何被發現的?有何藝術價值?

1981年2月24日,邗江縣公社老山大隊社員陶秀華在甘泉山附近修路,在扒土時看到壹個金黃色小東西,順手拾起放褲兜。等她回家把東西清洗後看出是壹枚金色印章。丈夫以前是考古隊民工,認為此物來自甘泉山附近,非同壹般,兩人趕往南京博物院,把印章交給專家鑒定,才得知這枚不起眼小印章竟是個大寶貝。

據考古專家推測,1980年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員發掘甘泉2號漢墓時,此古墓早已被盜,墓裏滿是碎磚、雜土等,這些垃圾經整理後便堆在考古工地周圍,而剛巧陶秀華修路地方就在附近,這枚印章應是當時沒有整理出來的壹件物品,與碎磚雜土堆在壹起。

陶秀華夫婦得知情況,將這枚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捐給了國家。此印章收藏在南京博物院,成為十大鎮院國寶之壹。

我們來看看-東漢廣陵王璽金印的藝術價值~~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是至今發現的唯壹壹件漢代諸侯王金印。金印通高2.121厘米,長2.375厘米,寬2.372厘米,印上端有龜鈕,鈕高2.121厘米,臺高0.945厘米。金印重122.87克,紋飾優美,做工精巧,印面上陰刻篆文“廣陵王璽”四字,筆畫疏密有致,流暢和諧,堅挺飽滿。

全印設計工整精妙,堪稱漢印中的絕佳精品。

這枚東漢廣陵王金印之所以成為國家級文物,不僅因其年代久遠、精工細致,更重要的是擁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此漢印出土後,在日本引起強烈反響,因為此印章形制、刻文與工藝都與日本出土的“漢委奴國王”金印相同。此前1784年,日本九州福岡區曾出土壹枚金印,為蛇鈕方形,邊長2.3厘米,陰印刻篆文“漢委奴國王”5個漢字。

而這枚印章自發現之日起,就遭到很多人質疑,認為此印真實性存疑,主流觀點是“私印說”,意思是“漢委奴國王”金印並非漢朝賜予,而是“私印”,甚至屬於兵衛等人謀劃的壹個大騙局,是江戶時代的偽作。

直到1981年東漢廣陵王璽金印出土,專家認為兩枚印章諸多方面完全相同,人們終於相信“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實性,而且證明在2000多年前,中日之間以金印為信物,已經開始往來交流,最終解決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偽問題。

東漢廣陵王璽金印的主人是廣陵王劉荊,他是東漢廣武帝劉秀的第九子,在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被冊封為廣陵王,死後夫妻合塟在揚州的甘泉山。

據文獻記載,劉荊並非壽終正寢,而是死於自殺。光武帝劉秀去世後,第四子劉莊繼位,即漢明帝。劉荊和劉莊雖為壹母所生,在他不甘心哥哥當皇帝,於是冒充大哥劉疆的舅舅郭況,給劉疆寫密信,鼓動劉疆造反,劉疆發現蹊蹺,將送信人交給漢明帝查辦。漢明帝知道後十分惱火,但他念在劉荊是自己親弟弟,並沒有懲罰他,讓他返回王府並派人嚴密監控。

劉荊見明帝沒有怪罪下來,又再次造反想圖謀篡位,漢明帝早已發覺,將他冊封為廣陵王,遷往揚州。劉荊仍然不死心,找看相人問是否能夠起兵,結果被看相人向官員告密。

明帝得知此事後,仍然沒有過分追究,裁減了劉荊衛隊並加強監控,希望其改過自新,但劉荊仍不思悔改,安排巫師詛咒明帝,但很快又被明帝發現,劉荊終於明白他的壹舉壹動早就被明帝掌控,這壹生想要造反是不可能的了,皇帝夢也就此破滅,於是在絕望中自殺了,明帝追封為“思王”,也算仁至義盡。

我們再來看看這些金印。漢代分封諸王都以金印為代表,因此印鈕細節非常多,以示區別。經考古專家研究得知,漢代分封四周異姓王時所用金印,南方是蛇鈕,北方是羊鈕,西北是駝鈕,分封劉姓諸王則用龜鈕。如此也是挺有意思的。

不過此種說法也只在史料中記載,後人千百年來都未見過龜鈕金印,直到廣陵王璽被發現後,人們才得以見到龜鈕金印的廬山真面目。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 上一篇:世界上最貴的摩托車排名前十。
  • 下一篇:為什麽中國人愛玉,西方人愛寶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