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冷兵器——“畫桿方天戟”
我國古代極具爭議的壹件冷兵器,這件兵器在我國的冷兵器史中非常出眾,有些人認為它是戰場兇兵,也有人認為它是徒有其名實則銀槍蠟頭中看不中用,它就是在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兵器“方天畫戟”。
方天畫戟在古代的正式稱謂是“畫桿方天戟”,“戟”這種兵器是古代的車戰五兵,是古代戰場上最主流的幾種長兵器之壹,在漫長時間中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類型,粗略劃分的話可以將其分為長戟和短戟、單刃戟與雙刃戟,方天畫戟就屬於長戟中的的雙刃戟。
這種戟出現的時間較晚,最早在唐宋時期才有與其相關的記載,在當時方天畫戟這種兵器並沒有用於實戰而是以儀仗兵器的身份被用於祭祀慶典等場合。
提起方天畫戟就不得不說呂布,在《三國演義》原著中關於呂布的形象被描述為“見此人,身高七尺開外,細腰紮背膀,雙肩抱攏,面似傅粉,寶劍眉合入天蒼插額入鬟,壹雙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懷,頭戴壹頂亮銀冠,二龍鬥寶,頂門嵌珍珠,光華四射,雉雞尾,腦後飄灑。
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以說方天畫戟和呂布的搭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三國最強的單人陣容,但實際上在真實歷史記載中方天畫戟出現的時間大約是在宋朝。
可能在唐朝也有,但是三國時期卻是肯定沒有,就是當時呂布真的用戟也不會是方天畫戟,他真實使用的兵器應該是矛之類的長兵器,這壹點是歷史冷知識。那這麽說下來方天畫戟好像顯得很弱的樣子,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
其實不然,傳統的方天畫戟在各種記載故事中都是長重兵器,最輕的描述都在40斤左右,這種兵器不可能大量裝備在士兵身上,想要使用首先就得有常人遠不能及的巨力。
在古代也沒幾個人能達到,而且這種兵器對於技巧要求很高,所以成為了儀仗兵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不是說它沒有攻擊力,只能說能用的人太少,相比起它,矛、普通戟和戈之類的明顯更好用也更適合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