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畫在裏面的畫
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起源於清代的鼻煙壺工藝。目前內畫分為北京、河北、山東、廣東四大流派。其中河北派內畫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河北學派內畫發源地河北衡水也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繼承傳統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幾代內畫藝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冀派內畫藝術家趙清華先生的作品享譽海內外,成為收藏家手中的珍品。近年來在國內外各大展覽中多次獲得金銀獎、百花獎、優秀獎等。中國特有的室內繪畫,真正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主流內畫是不斷發展的,它以細膩、嚴謹、含蓄、通俗的表現形式為世人所熟知。然而,壹些代表新作品的想法正在形成新內畫的概念。“新內畫”的主旨是強調內畫的藝術性,旗幟鮮明地反叛內畫民間工匠的傳統,用現代人的藝術語言詮釋新內畫,潛心研究,不斷求變。以自由創作的精神打破內畫臨摹、模仿、庸俗化的現狀。
發展狀況
明朝萬歷年間,西方人將鼻煙傳入中國。清朝康熙年間,鼻煙壺開始流行,鼻煙壺內畫發展成為壹門藝術,20世紀60年代,中國繪畫藝術出現了京派、魯派、粵派三大流派。京派畫家用竹筆、柳筆作畫,以畫厚樸、飄逸著稱。山東派用發刷畫,以細膩華麗的畫面取勝。王熙三在繼承明清老北京著名畫家三家技法的基礎上,融合內畫各大流派的特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國際上被稱為“冀派”。“葉派”的繪畫工具是竹柳鉤筆,在刻畫細致入微上稍顯不足。“魯派”用柳枝或竹枝勾住,用狼毛或羊毛包裹,為內畫的精細創作開辟了便利條件,內畫的工具也有所改進,但也存在書寫無力、遇到肩上有太死角的煙壺操作不便等缺陷。
“冀派內畫”的風格可以概括為:立意深刻,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和諧,字畫豐富,雅俗共賞。在繪畫工具、繪畫技法、繪畫形式上有三大創新:金屬勾刷、內畫油畫、鼻煙壺系列。紀派內畫在繼承葉派後埔之雅的基礎上,加入了陸派精致流暢的傳統畫法,引入了中國畫的皺、揉、染、點、鉤、帛等技法,用“掰”的方法畫衣服,用“揉”的方法過色,用“染”的方法給衣服上色。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項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2006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部長孫表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和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81已經國務院批準,衡水繪畫被收入其中,在民間藝術314 ⅶ-中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