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包括哪些?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包括哪些?

中國三大行書書法帖為《蘭亭集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

壹、天下第壹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壹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壹集,並作序壹篇,記述流觴曲水壹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壹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壹帖”。

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蘭亭不能自拔。《蘭亭序》洋洋灑灑跳舞壹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贊嘆於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贊嘆於王羲之如水般流暢的文采。

二、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壹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壹氣呵成。

且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故《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壹。

三、天下第三行書——蘇軾《黃州寒食帖》

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誌,生活上窮愁潦倒。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他即興作此兩首寒食詩,並書寫了《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壹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擴展資料

行書的出現與興盛

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

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壹樣最初的創始還是壹般的群眾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壹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壹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

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行書到王羲之手中,將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壹宗,號稱天下第壹行書的《蘭亭集序》也是出自王羲之之手。

  • 上一篇:迪士尼制作的校園電影或青春都市電影2010。
  • 下一篇:買了鉆戒,發了壹份朋友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