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從1862年起發行維多利亞女王像普通郵票。在1863年至1874年的第2套普票中,1865年發行的最高面值為96分的郵票,刷色為橄褐黃色,計印52全張***12480枚,1866年改刷色為棕灰色。先印的橄褐黃色票,特別是新票的存世數量很少,1997年香港楊乃強目錄標價每枚25萬元。特別是新票四方連,屬香港郵票中最為珍罕之品。
2.上述同壹套郵票中,1870年4分票為14度細齒,但其中有少量的票為12.5度粗齒。此票楊氏目錄標價,新票每枚為3萬港元,舊票為1600港元。連票無論新舊都少見。
1995年5月4日蘇士比公司在香港郵品拍賣中有壹件橫雙連舊票,稍有折皺,註明屬公司拍賣中首次出現的連票,拍價63250港元(已包括10%拍賣傭金),可見身價不凡。
粗齒票中還發現有倒水印變異,目錄上新票4萬港元,舊票每枚2000港元,實際成交價應較此數為高。附帶說明,1882年發行的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第3套郵票中,刷色為玫湖色的2分票中發現有12度粗齒票,此票僅發現幾枚, 目錄無標價。
3.1880年女王像加蓋票中,16分黃色票加蓋10分為全套5種中較少的壹種。至今僅發現兩枚復蓋票,為香港變體郵票中數量最少的壹種,目錄上尚未著錄。1996年11月5日在香港郵品拍賣中出現壹枚舊票,銷部分“SI”郵戳,雖有幾處疵點,但拍價高達55.5萬港元。
4.1891年為英帝國主義非法侵占香港50周年,港英郵局發行加蓋紀念郵票壹種,屬世界上第壹 種加蓋而成的紀念郵票。此票發行計5萬枚,系加蓋於1883年發行的女王像洋紅色2分票上。原票全張240枚,分為4格,每格6*10=60枚。加蓋時撕成單格,***有7種加蓋版式。
第1至第6版式都是按兩橫排***12枚加蓋壹次,即全格分五次加蓋。第7版式是全格60枚壹次加蓋而成。由於加蓋過程中加蓋文字有種種版式特征,所以可從這些特征區別不同加蓋版式。
其中曾發現少量復蓋變體,1996 年4月29日蘇士比公司在香港郵品拍賣中有壹枚稍有折皺而且背膠不佳的新票以13.8萬港元拍出。這種復蓋變體票的目錄價,貼過膠水紙的新票每枚15萬港元,舊票7 萬港元。
擴展資料:
華人民***和國發行的郵票可分為、紀字頭郵票和特字頭郵票(俗稱老紀特)、
文革郵票、編號郵票、J字頭郵票和T字頭郵票(俗稱新紀特)
編年郵票時代,俗稱年票。
其中
1.(1949-10~1967-3)
為紀字頭郵票和特字頭郵票時代,俗稱老紀特。
***發行199套,840余枚。
2.(1967-4~1974-12)
為文革時代,前後分別發行了
文革郵票19套,80枚。和編號郵票21套,95枚。
3.(1974-1~1991-11)
為J字頭郵票和T字頭郵票時代,俗稱新紀特。
***發行353套,1160余枚。
4.(1992-1~2009-12)
為新誌號年代,俗稱編年郵票。
***發行475套(特別發行郵票7套),1580余枚,
此外還發行了38本.小本票。
另外
自1997年7月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自行發行了郵票。
自1999年12月以後,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自行發行了郵票。
此外
各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時,在中國設立郵局或軍郵,在華商人在商埠設立郵局,都曾經發行郵票,被稱為"客郵"郵票和商埠郵票。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在其侵占區內扶持偽政權,其郵政機構亦發行了大量郵票。這些郵票,都是在我國國土上發行的,故也應包括在中國郵票內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