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是中國古代的壹種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古甲骨文中的並列字左半部像壹塊懸石,右半部像壹把錘子。下巴起源於壹種片狀的石頭勞動工具,後來形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質地也進壹步從原石變成了玉、銅下巴。中國古代的石打擊樂器,就是“八音”中的“石”音。
擴展數據:
“清”的分類:
“青”的種類很多,如“玉青、鐵青、青銅青、排列青、盛青、宋慶、特殊青”等等。每種編鐘大致由1到16塊石頭或鐵組成。是由於石片或鐵片的長短粗細不同,產生不同的旋律。
古青分為:邊青、雲青、特青。
1,正在編輯
駢駢是壹種能演奏旋律的打擊樂器,多用於宮廷音樂或盛大儀式。編曲就是把幾個編鐘排成壹組,每個編鐘發出不同的音色,可以奏出壹段旋律。
清代的編曲主要用於帝王將相慶典的“單筆樂”,宮廷大型宴會的“中和樂”和“單筆樂”。
清乾隆年間,16件為壹套,大小相同,粗細不同。用的是新疆和田碧玉,形狀和特水貨壹樣,只是體積小。每次都要用整套,要配合音樂的旋律來演奏。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還用黃金制作了壹套金編鐘,與壹套金編鐘壹起使用。
雲卿經常被用在宗教音樂中,作為寺廟中使用的壹種樂器。
2.雲青
雲清:又名“印青”。打擊樂器外形和上翹的下巴壹樣。形狀很小,下巴是銅做的,看起來像個小酒杯。下巴的口部直徑只有7厘米,放在壹個長木柄的上端,總長約35厘米。木柄上飾有條紋。
雲卿是寺廟中使用的樂器,也用於宗教音樂中。演奏時,左手握住木柄的下端。右手用細長的銅棒敲擊,發音清脆,常用來敲打梵天音樂中的節奏。專門用於宮廷音樂或盛大儀式。
3、特殊清
到了清代,宮廷音樂中廣泛使用了專駢和駢。特青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樂器。
特別是12件,節距不同,都是單獨掛在木下巴架上。它們大小不壹,最大的是“黃鐘”,最小的是“鐘”。
在壹年的12個月中,每個月都會放壹個調的音樂,比如正月太多簇,十壹月黃鐘,十二月大路等。演奏時,只需改變相應曲調的曲調即可。合奏時,要在每壹個樂句的末尾打曲調,以加強節奏感。
清乾隆年間(1736 ~ 1795)制作的特青(現藏於北京天壇),材質為新疆和田碧玉,呈之字形。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青(古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