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分為雕和塑兩個形式,壹個是加法壹個是減法,雕屬於減法,難以把控,想達到形神兼備是壹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塑就是加法,相對比較好掌握。古代工匠都是大師 ,加法永遠比減法簡單。
中國古代石雕是壹個特殊的門類,從最初的產生到80年代初石雕被重視之前,每個時期的產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風格,並且不會被後人復制。因為對於古人來說石雕永遠是裝載內心信仰的聖物。
壹、兩漢(神道時期)
兩漢時期古人就地取材後隨形雕,粗曠中不失點線面的提煉。為了省工用思想去提煉型的美是那個時期最大的特色,霍去病墓前馬踏匈奴和石像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還有壹大批畫像石的出土,也反映出了當時人們對形高度的概括,對視死如生的思想認識,對上古傳說的繼承和發揚。
二、魏晉南北朝(天堂時期)
這個時期由於佛教文化的普及和民族大融合,使的石雕主題更佳多樣化、風格的多樣化與技巧的純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此時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態,又不失典雅鮮活之美。
雕塑制作規模宏偉,數量巨大,藝術技巧有很大提高,佛教雕塑在這壹時期居於主體地位,成就最為突出,它汲取借鑒外國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佛教造像中。
不同王朝和民族之間戰爭與融合的過程,也是不同文化體系和不同石雕風格的大融合過程,為隋唐時期的文化大壹統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這個時期是石雕的天堂時期,所有作品就如同天做之筆,神聖而不可侵犯。
三、隋唐(殿堂時期)藝術巔峰
中國隋唐時代在經歷了延續約3個半世紀的分裂和動蕩以後,重新得到統壹和安定,進入壹個政治經濟空前繁榮的歷史時期,從而促使雕塑藝術的發展出現新高峰。
隋唐石雕融會了南北朝時的成就,又通過絲綢之路汲取了域外藝術的養分,雕塑藝術到盛唐時大放異彩,創造出具有時代風格的不朽傑作。
四、宋元時期(人間化時期)
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時期的宏偉規模和奔放氣勢,在寫實手法的精雕細刻上卻有所發展,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開鑿石窟的風氣已趨衰微,寺觀雕塑仍具壹定規模。由於宗教藝術進壹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顯減弱,現實生活氣息則大大增強。
五、明清時期(世俗化時期)更接地氣
明清的石雕沿著古代傳統繼續發展,呈現了定型化與世俗化。表現手法日趨民間化,形成了工巧而繁復、纖細、色彩亮麗的藝術風格。題材也多元化從宮殿廟宇到民宅桌案,從造像與神碑到護子獅和拴馬壯,無所不用其極。
審視古代石雕藝術不能用片面的時代喜好去審視美醜。因為不同時代的先民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和生產工具下,產生了具有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作品。隨著文化的傳播和交融題材也開始愈加豐富,多元化。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用綜合性的眼光去審視歷史遺留。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石雕藝術的末法時代,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用現代的審美去展示與陳列古代石雕遺留。我們能做到完美的陳設就是我們這代人對古代先民最大的尊敬。
擴展資料:
據《龍》雜誌6日報道,由北京龍源傳統文化交流促進中心主辦的2019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將於當地時間11日亮相威尼斯,並舉辦新聞發布會。歡迎中外藝術家參與中國的城市公***空間建設。
首屆“中國秦漢新城城市雕塑國際雙年展”是以雕塑為主要藝術載體的雙年展,展會依托陜西省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意在豐富中國城市的公***審美需求,提升城市公***空間品質,彰顯城市的文化內涵。
中國西鹹秦漢新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周、秦、漢遺跡遍布,其中大秦帝國都城遺址和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群的9座西漢帝陵廊道綿延雄陳,以漢帝劉邦長陵、劉徹茂陵、劉啟陽陵久負盛名。
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使中國西鹹秦漢新城承載了東方文明的靈根,映射著中華文明的源泉。近些年來的城市建設中,西鹹秦漢新城在200多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創作了40多件大型雕塑作品。如《秦人的步伐》、《冰凍的水》等。這些雕塑作品表現了古老城市厚重的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發展新動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雕塑中國西藏網-2019首屆“中國秦漢新城雕塑雙年展”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