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貝爾獎(Achebel Award,首次頒發於1921,目前獎金為65438+百萬澳元)是澳大利亞最受歡迎和最負盛名的藝術獎項之壹。阿奇貝爾獎頒發給最佳肖像,這是壹次澳大利亞名人肖像的盛大旅行——從政治家到名人,從體育明星到藝術家。
據說要得獎,要麽畫家要出名,要麽被畫的人要出名。於是這壹次出現了幾張圖,“我想畫壹個名人,別人不給我畫,我自己畫。”這個標題讓我當場笑了。
溫妮獎(50,000澳元)授予最能描繪澳大利亞風景的風景畫或雕塑。蘇曼獎(4萬澳元)授予用油畫、丙烯、水彩顏料或綜合媒介創作的最佳主題畫、定制畫或壁畫。這次只看了阿切貝爾獎,其他兩個我都跳過了。
這個阿切貝爾獎的壹個重要主題是在過去100年中壹直從事法律工作的女性。進入展覽後,伊馮娜·伊斯特(Yvonne East)所畫的《澳大利亞最高法院大法官蘇珊·基費爾·AC》(Susan Kiefel AC)掛在第壹展廳。畫風簡潔有力。淺色的頭發,優雅的藍色衣服,深色的背景,法官存在感很強。後面書架上的65,438+000本書象征著女性從事法律職業的65,438+000年。書脊上的空白象征著千千默默無聞的女性,她們為了自己的目標日夜奮鬥。身居高位的權力榮耀與女性的時尚感和秩序感相結合。畫家說:“我想表達法官的權威感、優雅感和存在感(以及鞋子的時尚審美)。”我認為是畫家幹的。
我喜歡的第二幅畫是喬安娜·布萊斯維特畫的帕特·科裏甘。帕特·科裏甘是壹名商人、藝術收藏家和慈善家。據說他知識淵博,幽默善良。這個人經常請各種各樣的人畫肖像,但這是第壹次有女畫家為他畫肖像。畫像的背景是壹面墻,是之前別人畫的畫像,包括布萊斯維特在自己工作室的自畫像。紅墻代表中國,因為科裏甘出生在中國,有壹個重要的時代。這是布萊斯維特第三次入圍阿切貝爾獎的決賽。構圖很有意思,壹張人像包含了很多歷史。
第三幅是大衛·達西畫的夏洛特·德雷克-布羅克曼肖像。夏洛特是壹位84歲的新南威爾士州藝術家。她直爽熱情,有話要說的時候也很善良大方。當達西搬到鎮上時,夏洛特是第壹個邀請他去喝酒的當地人。夏洛特熱愛生活,不畏權威,慷慨自由,84歲還自己修剪草坪。她畫畫的時候,42年的伴侶剛剛去世,看得出來悲傷,但生活還得繼續。畫家將她描述為“堅強、不落俗套、自信、熱情、可敬。”生活豐富多彩,獨立自由。“這個描述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也是這樣的人。堅強倔強的過好自己的生活,自信善良的人不怕衰老。
第四個是艾莉森·威特,保羅·傑克遜畫的文藝復興之母。艾莉森·威特是壹位著名的女演員。她在2010中飾演《理查三世》中的伊麗莎白獲得了赫普曼獎。為了表現伊麗莎白時代的感覺,畫家穿上了16和17世紀流行的閃光(輪皺領)。從技術上來說,這樣的飾品可以將光線集中在她的臉上,皮膚白皙明亮,營造出都鐸文藝復興風格。仔細看,這幅畫的技法非常細膩。圖片可能有點失真,無法再現看到實物的感覺。物體很大,感覺占了半面墻。站在它面前有壹種壓迫感。臉部細節生動,閃光燈精致,每壹張都畫得很清楚。最有意思的是配色,就像壹湖的青色,越來越深。火紅的衣服和頭發與背景色反差很大,卻很和諧。
標簽:# AGNSW #阿奇博爾德獎#伊馮娜·伊斯特#蘇珊·基費爾#喬安娜·布萊斯維特#帕特·科裏甘#大衛·達西#夏洛特·德雷克-布羅克曼#保羅·傑克遜#艾莉森·威特
文章記錄下來供個人查看和學習,會隨著思路和知識的變化而修改。如果碰巧看到,接受友好交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