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中國民歌 賞析

中國民歌 賞析

王洛賓(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西部歌王。早在1930年代,他就開始搜集整理新疆民歌,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中,他的足跡遍布大西北,先後整理、改編十幾個民族七百多首民歌,並創作了大量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優秀民歌,使中國的西部民歌不僅流傳全國,而且傳遍全世界。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阪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達爾和瑪利亞》、《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廣為傳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在那遙遠的地方》原先是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歌手唱的《牧羊人之歌》,王洛賓記錄下來後多次更改,由《我願做個牧羊人》到《草原情歌》,再改名為《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後來為壹代歌後鄧麗君演唱,從此唱響海外華人,鄧麗君又把這首歌以《草原情歌》名義介紹到日本,成為日本人最熟悉的壹首中國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

新疆民歌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笑臉,和那鑲著金邊的衣裳。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做壹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讓她拿著那輕輕的皮鞭,每天不斷打在我身上。

還有壹部分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在清末,當局橫征暴斂,“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迫使貧苦人民往內蒙後套壹帶謀生。因為要過長城關口,所以稱為“走口外”或“走西口”。他們春去秋回,在外攬長工或下煤窯,生活困難,甚至有去無回。《走西口》就產生於此時,它誕生於晉西北的河曲和陜北的府谷壹帶,流傳於山西、陜西和內蒙。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摯的愛情。“提起哥哥走西口,止不住妹妹淚蛋蛋流。”描繪了丈夫離家時妻子悲涼淒苦的心情,難舍難分,細語叮嚀,壹聲歌壹行淚,十分感人。音樂的曲調類型很多,大多四句壹段,為起承轉合式的結構。這首民歌很早就有人演唱,陜西、山西、內蒙都有專唱《走西口》的民間藝人。專業演員將其搬上舞臺是在1950年代,後來“二人臺”將其吸收發展成為有多種板式變化、情節復雜的歌舞小戲,並作為保留節目,經常上演。

走西口

晉陜民歌

哥哥妳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妳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著哥哥的袖,汪汪的淚水肚裏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妳壹起走,

只盼哥哥妳早回家門口。

哥哥妳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

這壹走要去多少時候,盼妳也要白了頭。

只盼哥哥妳早回家門口,

只盼哥哥妳早回家門口。

中國古代有四大愛情故事,分別是牛郎織女、許仙和白素貞、梁山伯和祝英臺、董永和七仙女,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其中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以黃梅戲的演繹最精彩,黃梅戲《天仙配》就是這樣壹部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劇目。秀才董永因家貧賣身葬父,而天上七仙女窺視人間,厭惡天宮歲月淒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鐘情,終於不顧天規奔向人間。她和董永以槐蔭樹為媒,結為夫妻。雇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仙女須於壹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仙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滿工,夫妻雙雙把家還。1955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天仙配》。影片上映後,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大陸的觀眾就多達壹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壹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並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天仙配》中的選曲《夫妻雙雙把家還》也從此流傳四塞,描寫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夫妻雙雙把家還

安徽民歌

(七仙女)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董 永)綠水青山帶笑顏。

(七仙女)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 永)夫妻雙雙把家還。

(七仙女)妳耕田來我織布,

(董 永)我挑水來妳澆園。

(七仙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董 永)夫妻恩愛苦也甜。

(合 唱)妳我好比鴛鴦鳥,

(合 唱)比翼雙飛在人間。

  • 上一篇:中國香煙329,328,330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為什麽不建議網上跟著視頻練習瑜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